原创:小美
抖音里有个特别流行的梗:你有没有为一个人拼过命?
我当时看到,只是一笑置之。拼命?这样的事情大概只有年轻人才会做,我早已过了拼命的年龄。
是的,“拼命”这个词离我实在太远了。
从小,父母就希望我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后平稳地度过一生。大概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吧,希望自己的女儿只要享受相夫教子的岁月静好,不用为打拼事业负重前行。
现在,我如愿过上了父母想让我过的生活。没有拼的过程,似乎一切都水到渠成。
我以为我能就这样怡然自得、安稳地活一辈子。
直到与一群优秀的人相识,我才知道人生原来远不仅如此。
只有真正见识了别人的疯狂,你才知道一个人可以为了梦想拼到什么程度。
1
拼,并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付出和身体上的感知。
在大家眼中我应该是个比较拼的人,工作之余坚持健身两年,每年听100多本书,看书50多本。
但,我扪心自问:我对当下的自己真的满意吗?
工作得心应手,却少有成就感;
家庭幸福,却远没有达到我想过的生活;
虽有一技之长,却只局限于小圈子中。
不满意,真的很不满意啊。
虽然健身两年,却仍然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影响的人很少;
虽然坚持听书、读书,却纯粹只是为了滋养心灵,听得随心所欲,输出的东西少之又少,机械重复的多,深入思考的少;
虽然已经是个心理咨询师,但至今没有对哪个流派的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学了一些技能,却也只是浅尝辄止。
同事经常夸我长期坚持运动、读书,好厉害。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律的这些日子,除了时长上的可见,我个人的成长却是缓慢的。
浮在表面的“拼”,始终无法带来内心的愉悦。
2
优秀的人拼的是什么?
今年6月,我感觉自己陷入了一团迷雾中,找不到通往外界的出口,我迫切的想要走出这种困境。
怀着满心期待,我加入了007。
但刚加入这个社群,我就开始心慌、焦虑。
因为这里有太多优秀、拼得近乎自虐的人。
我害怕这样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仅有的引以为傲的健身、读书,看起来都渺小得无处遁形,他们早已经将其当做生活的必需品,而我还停留在通过记录数据寻找安慰。
我害怕这样的人。因为他们身上自带光环,展示绝活更是手到擒来,当他们以“某某社团创始人”“财富自由的自由职业者”“月入几十万的成功人士”身份出现的时候,而我,只是人群中不起眼的小白。
我害怕这样的人。他们自信从容,能洞察一切,似乎他们只要待在群里,哪怕一句话都不说,也能看穿屏幕后面举足无措的我,以及我那苍白无力的思想。
我害怕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优秀,却比我更拼。
转型之后的自由职业者依兰微微,为了练习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学了思维导图,并且连着手绘了100多幅;为了练习自己的观察能力,规定自己每天在一条路上跑步,回来写300字的观察日记,每天必须不一样,她把这条路写了一个月,直到写得自己近乎崩溃。
已到不惑之年的九叔,坚持每天5:10起床,每年认真读100本书,今年更是立下flag:一年跑52次半马,至今已如愿完成一大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连续好多天,一直有个声音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同样是拼,我和他们的差距到底在哪?
我默默关注了那些优秀的人的动态,并鼓起勇气厚着脸皮跟他们聊,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优秀的人拼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持续投入的精力和思考。
3
正确的“拼”姿,不但要有战术上的勤奋,还要有战略上的努力。
我以前尽管每天总是忙忙碌碌,但严格意义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拼”的程度。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拼”,只是在白白耗费精力。
我开始努力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关于未来的目标,达到目标所要做的准备,做准备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分配等等。
我不再为了追求虚荣而看一些无意义的书,也不再用顺其自然来敷衍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因为我理解了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我一如既往地坚持读书,只是不再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浏览,而是选定一个专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并尝试解决现实问题,尽可能多地输出。
我依然坚持报培训班,但不再是为了寻找心理安慰,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扎实学习课程的同时,进行深度刻意练习,力求将培训效果最大化。
我继续坚持健身,但不再只是将其当做补充身体能量的手段,还学着记录身体的感受,分享经验,帮助其他小伙伴科学健身。
当我将脑海中的想法一项一项写在纸上,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次行动上的时候,我的时间依然处于几乎饱和的状态,但我不再焦虑,我内心充实,坚定而平和,我对未来的期待从未如此澄明。
因为我知道,“拼”,什么时候都不晚。
和一群人一起“拼”,我并不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