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快黑了,雨渐渐下的大起来,眼看不知几时能回到家,干脆将车停安稳了,到近处澎湖路街边小吃摊,点了一碗牛肉面加蛋。
说它是棚有点抬举它了,依着路边的一间小卖部撑出两根铁管,门外三米光景竖两根铁管,上面用方管相连,覆着那种蔬菜大棚遮阳用的黑色塑料编织带组成的网。几张简易的夹板活动桌,和一些塑料矮凳,靠门口窗前摆了个案板,一副液化器灶,旁边一只不锈钢大桶里不知放着什么汤料。
我倒是习惯着这种市井,除了没有音乐和啤酒。其实没有音乐手机可以放,啤酒倒是有的,但还要开车,不能喝。
牛肉面是有腾腾热气的,只是夜够黑、灯光太昏黄,那些热气隐约起来。可以确定的是它的香气,咖喱、胡椒粉、大蒜叶、辣酱和醋,让一碗面的味道浓郁起来。
能勉强在饭点吃上东西,就是件幸福的事。外面的雨有点大,棚内略好一些,下的是小雨,落在桌面上,也落在汤面里。这些应该沾有不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至少冲刷过塑料编织网上的污秽,而我,照样吃得津津有味,额上冒汗。
想到中午时分,今天的运气真的很好,也许是因为清早休闲的假象做足了铺垫,让我在等待的间隙中抽出了一点吃饭的时间。是在王市大街头的一家面馆,对,出门在外如果要节省解决肚皮温饱的时间,找到一家面店绝对是个好主意。
王市的那家面馆和牛肉面摊形成鲜明的对比,窗明几净,装饰简约干脆,厨房也清爽得让人赏心悦目,很有些正规饭店的样子。店里客人很多,买面需要排队,最好两个人一起,店内座位紧张,一人排队买面,一人可以伺机占位。
颜市本色人开的面馆味道不抵不会差,排我我前面有三四人,轮到我时和前面那位食客点了一样的三鲜面,吩咐紧汤软面。接单的是位年轻女子,肤白唇红,问:红紧还是白紧?白紧好了。
趁等面当口,我占到了位置,倒上一杯店内供应的大麦茶,将手机放在桌子上,我宣示我对这位置的“主权”。店里人声嘈杂,年轻女子嗓音清脆响亮,盖过杂音,“虾腰宽汤重面”,“生煎大排拌面”……运筹帷幄,忙而不乱。
七八片鱼片、七八颗虾仁、七八块肉片、七八片蘑菇,再加了几朵黑木耳、几段香葱,和我夹取的一小簇切的极细的姜丝,清淡素雅,正是江南恬静模样。
和此时的牛肉面完全是两种风格,偏我两样都喜欢,充盈着人间烟火味。
那么也很好解释我喜欢着的闲,同时喜欢着的忙,忙到没时间吃上饭喝上口小酒也挺好,可以抢个二十分钟吃上一碗面,也必须欢喜到眉眼里。
雨还在下,没关系,总有一杯酒在等着我,如果不是现在,我可以再多等一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