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赏会伤人,这是《人生模式》中的“核心模式”第五章的观点。
在读到第二章《胜利者一无所获》时,我已经见识了作者所持的颠覆性的观点。胜利者——海明威,竟然一无所获。你看了之后,大概也会瞠目结舌。可是作者自圆其说,大概让人信服。
作者继续这种风格,在第五章抛出观点——奖赏会伤人;言外之意,不奖赏反能促使人奋进。作者引用西方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马克莱普、特蕾莎阿马比尔等人的实验结果加以证明。西方人用实验方式实证问题的真实性。
在真实生活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的经历就是实证。在上学期教学中,我对每次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当然这个物质仅限于纸、笔等学习用品。连续进行三次奖励,最后发现,奖励的学生,一开始还能坚持,后来慢慢地松懈了;而没有奖励的学生对于奖励持有无所谓态度。一开始,我怀疑奖品或许太简单。直到读到此文,我才恍然大悟。人类的心理使然。
约翰代考波等人在2000年研究表明,绩效工资制度降低了员工的自主性与内在动机。对于此研究,我只能保留一定的意见。或许在西方高福利国家,多发绩效或不发绩效,对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不能一概而论。绩效工资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因为需要照顾家人,需要支付人际关系的红包,需要买办生活用品……需要的地方太多了,自然而然地渴望下发绩效工资。这怎么能减低中国人的自主性与内在动机呢!国情不一样,实验的结果可能也存在差异。
不过,德西等人通过对过去30年128项实验研究的审慎调查,结论是:外部奖励削弱内在动机。因此,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用这些来奖励,那会收到完美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