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周公论】 直译及诗评

【周公论】 直译及诗评

作者: 卧雅斋 | 来源:发表于2023-02-08 16:01 被阅读0次

【周公论】 

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若得已而不已,则周公安得而为之?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 

议论周公的人大多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为什么呢?因为周公所处的时代正是礼仪的变革时代,并处在周武王不幸去世的时候,正是让议论者适宜发表不同言论的时候。凡是周公的所作所为,都是不得已为之的。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而不去做,那么周公怎么会安心去治理国家呢?成王因为年幼而不能治理朝政,周公执掌他的权力,代表君王的命令赏罚天下,这是周公不得已才去做的事情,事实就是这样罢了。

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则是岂不可以已耶?《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又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又曰:“周公曰”、“王若曰”,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周公称王,则成王宜何称?将亦称王耶?将不称耶?不称,则是废也。称王,则是二王也。而周公将何以安之?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故亦有以文王为称王者,是以圣人为后世之僭君急于为王者也。天下虽乱,有王者在,而己自王,虽圣人不能以服天下。昔高帝击灭项籍,统一四海,诸侯大臣,相率而帝之,然且辞以不德。惟陈胜、吴广,乃嚣嚣乎急于自王。而谓文王亦为之耶?武王伐商,师渡孟津,会于牧野,其所以称先君之命命于诸侯者,盖犹曰文考而已。至于武成,既以柴望告天,百工奔走,受命于周,而后其称曰“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由此观之,则是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先君,而况于文王之自王乎?《诗》曰:“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是亦追称而已矣。《史记》曰:“姬乎采芑,归乎田成子。”夫田常之时,安知其为成子而称之!故凡以文王、周公为称王者,皆过也。是资后世之篡君而为藉之也。 

今天的好多儒家学者说道:周公就职天子的位置,自己称王而让诸侯朝拜。那么岂不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去做了吗?《尚书》里说:“周公任职六卿之首的冢宰,管理百官。当时就有武王其他的弟弟们就有嫉妒的流言。”又说道:“召公为太保,周公为老师,他们两个一起辅佐周成王,召公并不高兴。”又说道:“周公说、王这样说,”这就是说周公从来没有执掌天子的权位而自己称王。如果周公称王,那么周成王又适合什么称呼呢?要也称王吗?还是不称王呢?不称王,就是把成王废了,如果称王,这就是天下两个君王啊,那么周公将如何让国家平安呢?孔子曾说:“必须要把名分摆正啊!”儒家的错误,症结就在于名分与实际的不相符。所以有人认为周文王也是自称为君王的人,这是认为圣人和后世的那些越礼的君王急于称王的人一样。天下虽然有了乱象,但是还有君王在位,现在却要自立称王,即便是圣人也不能让天下人服从。当初汉高帝击灭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各位诸侯大臣们,一起拥护他称帝,然而即便这样他还是自称德行不高而拒绝,只有陈胜、吴广这些人,才气焰嚣嚣而急于自立称王。而所谓的周文王怎么来的呢?周武王讨伐商朝,军队度过了孟津,会师于牧野,当他以先前君王的命令传令于各位诸侯的时候,对于周文王只是尊称“文考”而已。等到周武王成功统一了天下的时候,烧柴祭天,天下所有的臣工,都听命于周朝,在这之后才称道“我的先父是周文王,完成了他的功勋。”由此来看,就是周武王一天也不敢随便尊称他的先王,更别说周文王会自称为周文王吗?《诗经》里说道:“虞芮两国的争执平息了,文王受到启发他非常的感动。”可见文王这个称号是后人追认而已。《史记》里记载:“连采芑菜的老婆子,都心向着田成子。”那么田常在世的时候,怎么会知道将来为成子而自称这个名字呢?所以说凡是认为周文王、周公为称王的人,都是错误的。这只是为后世篡君夺权之辈增加借口依据罢了。

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故管、蔡非所谓大恶也。兄弟之亲,而非有大恶,则其道不得不封。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  

陈贾曾经向孟子问道:“周公使派他的哥哥管叔去监管殷商的遗国,管叔却带领殷商族人起来反叛。如果周公知道管叔会这样做还要派他去,就是不爱民;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孟子答道:“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是合乎情理吗?”依据孟子的说法,就是周公不免会有过错的。管叔、蔡叔的叛乱,并不是不服从,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而已,周公之所以要诛杀他们,并不是嫉恨他们,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杀。所以管叔、蔡叔并不是具有很大的罪恶。具有兄弟之间的亲情,并且也没有较大的过错,按照道理就不得不给予封地。管叔、蔡叔享有封地的时候,是周武王的时代。“周武王的朝代,不知道后世有周公、周成王发生的事情。假如没有周公、周成王发生的事情,那么管叔、蔡叔为何会跟从叛逆呢?周公又为何要诛杀他们呢?所以说:周公处在礼法变革的时代,并处在周武王不幸去世的时候。

诗曰:

孔曰君臣必正名,文王高帝慎虚争。

周公执宰践天位,犹恐流言污政声。

相关文章

  • 《诗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

  • 【礼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礼论】 昔者商、周之际,何其为礼之易也。其在宗庙朝廷之中,笾豆、簠簋、牛羊、酒醴之荐,交于堂上,而天子、诸侯、大...

  • 【春秋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春秋论】 事有以拂乎吾心,则吾言忿然而不平,有以顺适乎吾意,则吾言优柔而不怒。天下之人,其喜哀乐之情,可以一言而...

  • 【中庸论下】直译及诗评

    原文: 夫君子虽能乐之,而不知中庸,则其道必穷。《记》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非其信道之不...

  • 【中庸论中】直译及诗评

    君子之欲诚也,莫若以明。夫圣人之道,自本而观之,则皆出于人情。不循其本,而逆观之於其末,则以为圣人有所勉强力行,而...

  • 《易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注:本人才疏学浅,惟独喜东坡文章诗词,只因不甚理解文章之精妙,又难查白话译文之解惑,便不自量力,弊言累句,断章取义...

  • 【中庸论上】 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甚矣,道之难明也。论其著者,鄙滞而不通;论其微者,汗漫不可考。其弊始于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

  • 《形势不如德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形势不如德论 论曰:《传》有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言形势之不如德也。而吴起亦云:“在...

  • 珍藏(七)

    对于文友的赠诗及文评诗评我一向很是珍视。大才子月光下的凤尾丝友给我写了不少赠诗及诗评文评,我感念他的厚爱,希望能收...

  • 《礼以养人为本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论曰:三代之衰,至于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然而礼废乐坠,则相与咨嗟发愤而卒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公论】 直译及诗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ue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