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2019.05.19)

作者: 半井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0:49 被阅读7次

    晨读笔记(2019.05.19)

    第一

    江西奉新村民李氏妇,生产三日,胎不下,其姑率三女守之。以倦故,又请邻妇三人轮流守护。一妇姓孙,有儿尚襁褓,不能同往,乃交托外婆家而率长子名钟者同往。钟已弱冠入学,虑夜间寂寞,乃持书一卷往。次日将午,其门内绝无人声,戚里疑之,打门入,则产妇死于床,七人死于地。七人中,六人衣服面目无他异,惟气绝而已,独孙秀才身尚端坐,右手持书如故。其右臂自肩以下,全身烧毁,直至脚底,黑如煤炭。合村大噪,鸣于官。急相验,命且掩埋,亦无从申报也。此事彭芸楣少司马为余言。

    ——袁枚《子不语·奉新奇事》

    半井简评:可据此篇做悬疑小说,诸多不解之处正好提供足够想象空间。

    第二

    在屈原的《楚辞·招魂》里,是引出无数佳肴名称与做法的开场白,屈子历数人间烹调美味,诱亡魂归来,高雅得不得了的经典,放松来读,是食谱。

    商王汤时候有个厨师伊尹,因为烹调技术高,汤就让他做了宰相,烹而优则仕。那时煮饭的锅,也就是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闽南话现在仍称锅为鼎。

    极端的例子是烹调技术可以用于做人肉,《左传》《史记》都有记录,《礼记》则说孔子的学生子路“醢矣”,“醢”读如“海”,就是人肉酱。

    香港的饭馆里大红大绿大金大银,语声喧哗,北人皆以为俗气,其实你读唐诗,正是这种世俗的热闹,铺张而有元气。

    香港人好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贪言中华文化,正是唐代式的健朗。

    ——阿城《闲话闲说》

    半井简评:唐诗是“世俗的热闹”,唐诗所写的就是唐人的世俗生活,用词也是世俗的,只是千年过去,世俗生活发生了巨变,科举高中后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变成了现在的登报宣告或者大摆百桌谢师宴之类,离别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变成了不管天涯海角,有WiFi或流量就语音、视频聊天,至于天上河里有什么也无所谓……而那时的用词用语到现代因为看不懂或一知半解而成了雅致至极的词。

    第三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拜床下,奉我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撅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薛用弱《集异记》

    半井简评:从另一角度来看,唐诗是配曲唱的,也就是说是歌词(宋词亦然,比如俞文豹《吹剑录所记》柳词与苏轼词之别),只是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唱的,是有既定的曲谱还是即兴演唱?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那也是一件快事。

    第四

    读图

    晨读笔记(2019.05.19)

    小印章一枚。置端砚方砖上。

    今天不看世界不看天地,只看石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笔记(2019.05.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vf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