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道酬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第四节 功成名就(下)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原常委、江西省委原副书记许勤,在九江市委副书记胡绍生,九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赵仁生等领导陪同下视察赣北电子工业学校。
许勤参观了学校后,高兴地说:“赣北电子工业学校适应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办得很好,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起到了为公办教育拾遗补缺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程。”许勤还肯定了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培养中等层次专业人才。二是招收对象绝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三是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践。四是专业对口,学生可按“订单”就业。并强调指出赣电的这种办校模式值得在全省甚至是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5年3月,九江市委副书记项兆伦,在市教委主任欧阳春陪同下视察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他满怀希望地对陈伟董事长说:“希望你们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做大、做强、做优”。
2006年4月,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奇兰来校考察时,对赣电花园式的校区尤为欣赏并给予高度评价。
面对各级领导的赞许和肯定,面对花团锦簇的各种荣誉和光环,陈伟并没有满足与陶醉。他深知成就一番事业实属不易,学校还有不足,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他的蓝图中,就是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把赣北电子工业学校、江西庐山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江西庐山技工学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教育集团,让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成人成才。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创办以来,先后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也为3万多个贫困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使赣电真正成为了一所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民办中职学校。
20年书香翰墨,春风化雨,培育了无数职业精英;20年薪火相传,踏石留印,赢得了满园桃李芬芳。
20度春华秋实,凝聚着赣电人的激情与心血;20载峥嵘岁月,见证了民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传奇。
20年来,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蓬勃崛起,在激烈的竞争中砥砺前行。学校的创办者陈伟董事长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改革优秀人物”“全国优秀教育管理者”“中华杰出教育人物”“中华爱国功德人物”“九江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九江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学校也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百强学校”“全国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示范学校”“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江西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西省资助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劳务输出基地”“江西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站”“九江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九江市优秀民办学校”“江西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赣电因此散发出希望的光芒,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心驰神往。
赣北电子工业学校能够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必定有它成功的奥秘。其实,陈伟只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以自己敢为人先的勇气再加上外部的有利条件,才让赣电取得了成功。赣电创办之初,学校董事会4名成员中,有3人曾在县处级干部岗位上任职,并且都已退休,但他们都是闲不住的人,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中一位老校长写了这样一首诗:“年过六旬志未酬,扬鞭奋蹄不言休。冬去春来百花艳,再搏一阵乐无忧。”倒是十分贴切地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
从政府机关“下海”创办九江第一家大型民营房地产公司,再到从事中职教育20多年。这对陈伟的身份,很容易做出一个界定:公务员、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当然这三者之间有一个时间的分界:1993年之前,陈伟的标签是公务员;1993年至1997年,陈伟的标签是企业家;1997年之后,陈伟的标签又加了一张:教育工作者。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陈伟,在办学过程中也对民办中职教育进行了深刻思考,在回顾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峥嵘岁月时,他感慨地说:“现代民办教育,当时谁也没做过,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去探索。”同时陈伟认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民办教育眼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区域性发展不平衡,民办教育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对发展民办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待深化。”赣北电子工业学校的成功经验,是陈伟在学校2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的,他本人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个成功背后的每一次选择与付出,所以他也很清楚其中的艰难。
对于陈伟的办学情怀以及在民办教育中所取得的成就,人们从心底表达了对他的敬重和敬意!除了陈忠教授为陈伟书写的“成就伟业”横幅之外,九江一位年过80的老书法家,也以“陈伟”二字作了这样一幅“藏头联”书赠给陈伟,“陈古论今惊四座,伟怀豪气压三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