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成为一名影评人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能你会写字、看得懂电影,那么基本上就具备成为一名影评人的条件。
我们试着观察一下,在众多公众号、头条大V推送的文章中,其中评论的观点大部分相同,许多都是借着热映电影的名称来聊一个主题、聊人生感悟、聊心灵鸡汤,真正涉及电影专业的内容,如电影的摄影、场面调度、镜头运动、剪辑、声音、意识形态等等,真地少之又少。所以,对于这种来自不专业的影评人的观点,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其实啊,成为一名真正的影评人应该是有一定门槛的,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想要评论一部电影,你首先得有一定的阅片量,没有了比较的基础,怎知作品的好坏。
其次,成为一名影评人,你必须得有一定的电影的专业知识才行,你需要了解的是电影的发展历史、术语知识、编剧理论、影评写作技巧,没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在写影评时很可能就会落于抓襟见肘,言之无物的尴尬之处,最终写出来的东西变得贻笑大方。
电影史
1.《闪回:电影简史》(插图第6版)
《闪回:电影简史》想要快速地了解电影历史的发展,这部书是不二的选择。
这本书目前已经是第6版,作者有两位,一位名叫路易斯·贾内梯,他是美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也是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的荣誉教授。另一位名叫斯科特·艾曼,是美国著名作家、编辑,他曾经为约翰·福特撰写的生平传记《铸就传奇:约翰·福特的生命与时光》被《洛杉矶时报》提名为1999年的最佳图书,同时他也在新闻、评论、电视编剧领域屡获殊荣。
这本书的内容涵括了电影从诞生之初一直到进入21世纪这一百余年间的发展历史,内容较为简明扼要,而且又带有丰富的细节,看起来没有枯燥的感觉。书中采取了每十年作为一个讲述单元的结构框架,讲述的范围包括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亚洲电影以及各阶段一些重要的电影人物。
书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作者在每一个章节之前都以互文的形式附上在这十年中世界社会文化所发生的大事年表,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气候,更能轻松掌握电影的发展脉络。
2.《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世界电影史》这是一部经典的教材,曾经畅销17年有余,目前所看到的是第二版。
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电影的媒介的使用怎么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此形成了怎样的规范?
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带来的影响?
电影媒介与电影市场中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书中的电影历史同样涵括了电影从初创之时到当前数字技术所领衔的3D电影时代,作者在书中加入了深度解析的部分,包括了电影行业的大事、经典电影场景分析、重要电影人介绍以及电影文化运动,可以说一部有着丰富细节的电影资料库。
这本书的作者共有三位,都是大学的教授和学者,相比之下,这本书的内容也更偏向于理论化,更适合于电影理论知识深厚的读者学习使用。比如,在书中的第一章,作者就专门对电影史的研究方法与组织证据的方法作出专门的讨论,如果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看起来可能会有点吃力、枯燥。
电影术语知识
3.《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
《认识电影》《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目前已经是第12版。这本书问世十余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爱好者和专业院校的必备书籍。这本书的作者与《闪回:电影简史》一样,都是出自于路易斯·贾内梯之手。
在本书中,作者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讲述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电影的摄影、场面调度、镜头运动、剪辑、声音、表演、编剧等等,可以说是了解电影的“百科全书”。全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电影评论中需要重点讨论的部分来叙述,每一个讲述的要点后还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以及图片的书名,读起来较为轻松易懂。
比如作者讲述了电影的摄影也可以像艺术史那样分成“绘画”和“线条”两种风格,“绘画”风格线条柔和、感性、浪漫,而“线条”则强调分明的线条,较不注重色彩和质感。作者在“绘画风格”上举到了《勇敢的心》的例子,这部作品的摄影便是用柔焦镜头和温暖的自然背光营造出浪漫的效果。与这相反,作者也举出了威廉·惠勒的战后作品《黄金时代》,其线条风格则是严峻,焦点清晰凌厉,这种强烈的线条风格与战后普遍弥漫着幻想、忧伤的氛围相似。
编剧理论
4.《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除了导演之外,一部电影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于讲述故事的本身。这本《故事》讲的就是关于故事的创作原理,它自1997年初版以来,一直都是全世界编剧的必读经典书籍。
《故事》讲述的不是塑造故事、剧本的模式化公式,在本书中,你找不到任何的速成套路,但它会给你讲述构成电影剧情的原理和潜在原则,当掌握了这些原理后,你就可以根据原理创造出独特的故事,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别人的作品。
比如,作家在《故事》中讲述了关于塑造一个主人公的原则,他说,主人公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人物,也可以是由二人、三人甚至多人来驱动。主人公不一定是人,可以是一个动物,而且这个主人公甚至可以在故事的中途更换,但无论怎样,主人公都必须具备一些标志性特质,如: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人物。
主人公必须具有自觉的欲望。
主人公还可以有一个自行矛盾的不自觉欲望。
主人公有能力令人信服地追求其欲望对象。
主人公必须至少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
主人公必须具有移情作用;同情作用则可有可无。
建议大家仔细研读这部经典书籍,精读后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电影都逃不出本书所论述的原理范畴。
5.《超越套路的剧作法》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这本书也同样是一本经典的编剧教程,也是作为编剧创作一本基本入门书籍。它的作者有两位,一位名叫肯·丹西格,他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老师,另一位名叫杰夫·拉什,是美国天普大学电影系的教授和硕士导师。
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往往采用三幕剧式的结构(three-act structure),每一幕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第一幕用来介绍人物以及前提,第二幕用来展开冲突和抗争,第三幕则是用来解除前提中出现的危机。在本书中,作者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讲授方法,先是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剖析传统三幕剧的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来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打破传统的套路,比如作者建议可以在三幕剧式结构中减少一项,或者将科幻片混合恐怖片元素,在黑色电影里加入反讽的调料等。
本书不仅适用于作为影评人的案头工具书,还适用于有志于成为编剧的创作者们,可以帮助创作者建立独居个性的编剧理念。
影评写作
6.《如何写影评》
《如何写影评》与国内随处可见的电影评论相比,美国影评人写出的评论就显得更加的专业。这本书是美国最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作者蒂莫西·科里根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英文系教授,同时也是电影学研究主任,在语言和电影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底。
本书除了介绍了电影类型、作者论、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观察角度和专业术语外,还为读者提供了详实的写作技巧:从写观影笔记、搜集资料、开头、作出结论、找论据、遣词造句、修辞润色等。作者在每个章节后都提供了典型的例文作为参考,写作实用性相对较强。
但是,由于本书是外文译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少书中附录的例文译文翻译得并不十分通畅,读来令人吃力,建议英文扎实的朋友可以找英文版一读。
7.《刀与星辰》
《刀与星辰》不久前,一位朋友问我,有哪一位影评人的文章值得用来研读学习,我一听,果断推荐了这本名为《刀与星辰》的影评集。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皓峰老师。徐皓峰老师本身就是一名作家及导演,曾经出版过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武士会》等长篇小说,也是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编剧及武术顾问之一。他在电影导演方面也是成绩斐然,2011年自编自导电影《倭寇的踪迹》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台湾金马奖等。2012年《箭士柳白猿》入围了第49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动作设计等。
徐皓峰的武侠世界独树一帜,没有上天入地,没有飞檐走壁,只有闪转腾挪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效、特技、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
在这本《刀与星辰》中,影评涵括了《卧虎藏龙》、《十面埋伏》、《赤壁》、《放·逐》、《梅兰芳》等大作品。这些影评内涵丰富,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美学体系,绝对不像我们现在在自媒体上看到的所谓“影评”,而且文笔犀利、观点独到,值得深读。
8.《我的影评不撒谎》
《我的影评不撒谎》这本书出自于李星文之手。李星文是《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也是一位独立影评人。据说他白天正儿八经地写社论,晚上酣畅淋漓写影评,最初时是以剧评蜚声江湖,被人称作是“电视剧领域的百晓生”,后来才以影评快意江湖。
这本《我的影评不撒谎》是李星文的影评合集,里边评论的电影超过200部。他的文章风格与徐皓锋老师截然不一,徐皓锋老师文字严谨、底蕴丰富,没有深厚的历史功底难以模仿,而李星文的文字则显得更加跳脱、更加自我、更加别致。比如李星文特别善于使用习语来总结归纳电影的特点,他观看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后便用了一句“冰凉入骨,温暖入怀”来作为评论文章的标题,这句话曾经也成为经典语句,传颂一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