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电影资源
改变人类历史的八场撕逼

改变人类历史的八场撕逼

作者: Sir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6-06-03 09:48 被阅读8592次

    今天Sir跟你们说一部绝对冷门的。

    豆瓣甚至因为评价人数不足,无法显示分数。

    太可惜了。

    它不是史诗,却堪比史诗。

    别信教科书上的屁话:历史是由人民创造。

    教科书谁写的,胜利者,英雄。

    他们才不会把“真相”拱手相让。

    而这套片,就几乎浓缩了近代史的精华。

    主角,都是英雄中的英雄。

    他们斗争一世,竞技一生。

    互相较劲,又暗暗欣赏。

    在极致爱恨的驱动下,改变每一个围观群众。

    恩,它就是——

    《经典天才争霸战》

    又名《美国英才》

    American Genius

    制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这帮人拍起纪录片来,有个特点——

    不寻常。

    比如,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一般比较朴素。

    在《天才争霸战》,国家地理频道却把纪录片,拍得比电影还好看。

    整部片,起承转合的情节;

    精致的镜头语言——

    《原子弹制造》中,就有一个类似《辛德勒名单》,由黑白转成彩色的镜头

    加上专业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

    绝对让你欲罢不能。

    《天才争霸战》一共8集,每集40分钟,聚焦两个同时代天才的撕逼——

    发明原子弹的两位物理天才,奥本海默vs.海森堡

    在当时(二战),谁先拿到这个超级武器,谁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

    塞莫尔·柯尔特vs.威森兄弟的对垒。

    前者成为“左轮手枪之父”,被历史铭记。

    但如果没有后者与其之间展开的连发武器改进之争,柯尔特的成功,也许会推迟好几年。

    说白了,《天才争霸战》并不像其他天才纪录片,着墨于“一个人如何超越自己”——

    而聚焦在一个人如何打败一生敌人,成为王。

    Sir今天就挑两部最精彩的,给你们八八。

    先说大家最熟悉,也是B站点击量最高的——

    个人电脑争霸战:

    乔布斯vs.比尔·盖茨

    也是8集里颜值最高的

    一个是苹果电脑之父。

    一个是微软系统的魔术师。

    还都出生于1955年。

    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两人在公开场合,对彼此的不服——

    比尔·盖茨曾在节目上强调:

    我不是冒牌的乔布斯。

    两人少有的同台访谈(D5峰会)。

    盖茨还在说话,乔布斯直接伸手打断——

    还是我来说吧。

    一位前苹果雇员透露——

    他们俩都认为自己要比对方聪明。

    乔布斯觉得盖茨的品味不够,而盖茨则看不上乔布斯逊逊的编程能力。

    但也正是这种“我要干掉你”的竞争心理,催生出一个又一个跨时代产品。

    盖茨从小就是个天才极客——

    初中就能操作只有专业人士才懂的大型电脑。

    19岁退学自己开公司——微软。

    而乔布斯貌似生意人——

    他对如何操作电脑不感兴趣。

    只关心如何做出好产品,卖好价钱。

    天生的行销能力,让他总能think different——

    讲真,谁会想到把一台电脑叫做“苹果”?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乔布斯团队生产Apple II的时候。

    他们一个刚从旧车库里,捣鼓出Apple II;一个还窝在地下室写代码。

    真人合影

    那时更像合作伙伴。

    一个写,一个卖。

    当时,盖茨将自己设计的软件电路板卖给苹果,是微软的最大收入来源。

    得以将受欢迎的家用电脑

    变成强大的商用电脑

    但随着Apple II大卖,让乔布斯成为华尔街新富豪。

    “喜欢当赢家”的盖茨开始不甘心。

    所以,当乔布斯在1980年找来盖茨,向他炫耀苹果正在研发的新系统时——

    盖茨嗅到了商机。

    他决定,背叛朋友乔布斯。

    赶在苹果之前,自己先研发出新系统。

    “干掉他们。”

    我们一定要干掉他们!现在就要!

    他做到了。

    三年后的1983年,就在乔布斯准备召开新系统发布会的前几周。

    他收到一张磁盘。

    封面上写着——

    你需要坐下来再看。

    磁盘里,就是盖茨开发的,Windows系统。

    1983年11月10日,微软召开发布会。

    乔布斯唾手可得的成功,被半路拦截。

    这个他以为是盟友的人,摆了他一道,并向他宣战。

    乔布斯还曾带了几个人,气冲冲去微软找盖茨理论

    他认为——

    盖茨就是恬不知耻地偷走了别人的想法。

    而盖茨对此回应——

    如果他这么认为,那他就已经进入自己的现实扭曲力场了。

    自此,两人走上相爱相杀的道路。

    面对盖茨的“挑衅”,乔布斯用天才的营销能力,很快想出对策。

    在微软抢先发布新系统两个月后——

    1984年1月24日,乔布斯也带着新电脑“麦金塔”亮相。

    只不过这次,他让电脑“自我介绍”。

    你好,我是麦金塔电脑,能离开包装袋的感觉真好。

    这一举动,史无前例。

    “麦金塔”不再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它变得像个人一样友善。

    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非机器”。

    这场发布会轰动全球。

    虽然盖茨对此很不屑:

    史蒂夫对技术一窍不通,他就是个超级推销员。

    但当乔布斯去世,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崇拜对方这种煽动粉丝热情的能力:

    我与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而接下来,所有人都以为他们闹翻时——

    1996年,苹果公司即将破产,乔布斯第一个想到的外援,是盖茨。

    他说。

    如果苹果倒了,就没有人跟你竞争了

    但若我们都留在场上

    你就还能继续当赢家

    听上去很扯?

    但盖茨信了。

    当苹果发布会上,盖茨作为“特别来宾”,出现在屏幕——

    在场所有果粉,都发出嘘声。

    只有两个老大镇定自得。

    乔布斯去世后,盖茨曾在CBS的节目上透露,乔布斯生命最后几天,自己去看望了他。

    那个下午,他们聊起了家庭、事业……以及过去的一切。

    两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将对方击倒。

    谈话间,盖茨几次眼眶泛红。

    盖茨曾在BBC一档音乐节目中,用一首歌形容两人之间的关系。

    披头士的《Two Of Us》——

    前方蜿蜒无边的路再漫长,也比不上你我之间的记忆。

    You and I have memories,longer than the road that stretches out ahead.

    这是一起长大,相处超过30年的两个人,最喜欢的歌。

    就像一位采访过两人的记者所说:

    某方面来说,他们亲如兄弟,每一步都在一起。

    有时候是对手,有时候是朋友。

    他们原本对彼此很恶毒,最后又终于言归于好。

    因为他们两位,都是建立这个产业的先驱。

    当然,这是一对死敌的佳话。

    在你死我活的对抗中,也有“不光彩”的历史。

    作为一个媒体人,这也是更触动Sir的一集。

    新闻界两个传奇的较量。

    报业争霸战:

    约瑟夫·普利策vs.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19世纪90年代,美国报业兴起。

    约瑟夫·普利策是一个从匈牙利来的新移民。

    刚到美国,连一句英文都不会说。

    早年的经历让他很知道饿肚子的滋味。

    所以当他投身新闻业,初衷就是——

    为穷人发声。

    他的报道,讲究语言简洁直白,有很多生动的细节,“家庭主妇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用很大的头条标题吸引眼球

    新闻是人民最有力的武器。

    罪恶、卑鄙和腐败最害怕的就是报纸,因而任何法律、伦理和规章制度都无法与报纸相比。

    虽然他看中传播度,但普利策恪守新闻的第一要义永远是——

    准确,准确,准确。

    到了1883年,他在纽约办的《纽约世界报》无人不知。

    而就在巅峰时,他遇到人生最大的劲敌——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相比普利策,赫斯特像个”疯子“。

    他的世界,没有”规则“。

    赫斯特有个开矿的有钱老爸,哈佛毕业,少年得志,野心勃勃。

    从一开始,他就视普利策为偶像。

    他要模仿这个偶像,然后……

    干掉他。

    在创办了《纽约日报》后,赫斯特正式向普利策开战。

    第一步,他精心研究《世界报》的写作手法,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得更尽——

    头条基本上都是暴力,情色,丑闻,越耸动越好。

    第二步,他出高价,挖走了普利策所有的精英员工,包括首席编辑。

    因为不差钱,所以他敢打价格战——

    一份《世界报》两分钱,他把自己报纸定成一分。

    3个月后,赫斯特的《纽约日报》销量翻倍。

    这只是开始。

    之后,他报道的“古巴少女案件”,甚至改变了新闻媒体的性质。

    一开始这不过是“一般”事件。

    18岁的古巴少女被判“叛乱罪”,被西班牙军队监禁。

    赫斯特嗅到了爆炸前的火药味。

    他把事故,写成故事。

    他派记者去营救少女,然后每天在报纸上写营救的故事。

    大家都没看过这种连载小说一样的新闻,《纽约日报》立马卖疯了。

    他把他报道的对象,从一个普通少女,变成了明星。

    媒体的性质开始游离,从报道者,变成操纵者。

    如果事实不够耸动,那就在事实基础上制造出更多耸动。

    情况不可收拾。

    1898年,一艘美国的军船在古巴被炸,船上266名士兵全部死亡。

    一小时后,赫斯特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把这则新闻放在头条。

    直接断定凶手就是西班牙。

    当时群情激愤,纷纷都嚷着要开战。

    赫斯特天生就是演说家。

    他对那些能激起围观者注意的嗨点天生敏感。

    他深信,比起可能庞大而乏味的事实,狗血的肥皂剧更廉价,也更有传播力。

    说白了,看穿人性的弱点

    普利策能怎么办?

    跟着报,违背了自己原则。

    不跟,继续流失大批读者。

    最终,他选择违背初心——

    《世界报》也开始写未经证实、煽动性的新闻。

    于是,在两家报纸对这次事件持续报道两个月后,美国终于同西班牙开战。

    同一天,赫斯特的《纽约日报》,读者数量达到了一百万。

    这已不再是良性竞争。

    当他们藉由说谎、欺骗之道爬向销量巅峰——

    死在脚下的,是新闻的价值。

    当普利策意识到这一点时——

    为时已晚。

    不久后,他就因为抑郁症去世。

    他在遗嘱中规定,《世界报》将永远停刊(虽然后来儿子又恢复)。

    为了弥补过错,他还捐赠了200万美元给哥伦比亚大学,创办美国第一个新闻专业性学校。

    并且设立了当今新闻界最重要的奖项——

    普利策奖。

    许多优秀的新闻,因这个奖,广为人知。

    而赫斯特后来则进入政界,又涉足好莱坞。

    《公民凯恩》里那个精明而又残忍的人物原型,就是他。

    可以说,普利策和赫斯特的关系,并不像乔布斯和盖茨,亦敌亦友——

    他们从头到尾都是死对头。

    互相拉扯着对方,最终滑向更幽暗的深渊。

    但——

    即便如此,普利策去世后,赫斯特同样悲伤。

    他在《新闻报》上怀念这位故人:

    普利策是我们国家生活中一股强大的民主力量,是国内外新闻界的一座灯塔。

    必须说,看完这套纪录片,Sir涨了不少姿势。

    但与此同时,更深的震撼,是被这些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打动。

    一个时代,两个强者。

    即使他们所属的阵营不共戴天,却仍然能把尊重和理解送给对手。

    像《致命魔术》里的安吉尔和伯登。

    《暗战》里的大盗张彼德,和警察何尚志。

    《黑暗骑士》的小丑和蝙蝠侠。

    说到这,Sir想起了以前看过一段关于《无间道2》的画外音。

    在Sir看来,《无间道2》是三部曲中最接近史诗气质的一部。

    而吴镇宇饰演的倪永孝,更被不少人认为是华语影史最完美的黑帮大佬之一。

    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细节(来自知乎网友@Roc Lee)——

    两人之间有间接“血仇”,但韩琛又是倪永孝旗下最好的将。

    威胁到他地位的同时,也掌握倪永孝的把柄。

    两人关系紧张,但不能直接开战。

    当时韩琛说,杀了我吧,一切都解决了。

    倪永孝拒绝,话也不能这么说。

    然后吴镇宇一边说话,“以前的事就算了”,一边拿起桌上杯子,斟了两杯酒,一杯递给曾志伟。

    这是一个剧本没有的动作。

    这杯酒就像接力棒一样传到了曾志伟手里——且看他会对这个剧本上没有的动作做出怎样的反应——韩琛把酒杯推向了一边,不是往回推,而是推向远离倪永孝的那一侧。

    已经举起杯子的倪永孝看到韩的拒绝,关系正式破裂。

    桌面上一点儿道具,就这样玩成了倪永孝与韩琛之间拉锯的隐喻。

    这也是优秀的演员喜欢跟同一档次的演员对戏的原因。

    这才是高水平飚戏。

    所以,在看《经典天才争霸战》时。

    Sir很理解这句话——

    伟大的胜利,往往源于伟大对手。

    强手之间的博弈,很多时候,往往能激发对方身上的创作力。

    比起一时的输赢。

    你来我往,一起改变人类历史,不是更酷?

    最后,有兴趣的,B站就有资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人类历史的八场撕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gk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