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剖析了行为模式的表现和成因,那怎么改变呢?我总结实现路径为:1.认知改变;2. 觉察情绪;3.刻意练习。
认知改变的意思是,认识到原有的模式需要调整,知道应该调整成什么样。比如,我原有模式是“发现技不如人就开始自卑,然后把自己封闭起来暗暗努力”,调整后的模式是:技不如人并不可耻,每个人都有优势也都有短板,绽放自己的优势,对于短板,保持好奇心,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学习、交流,多输出、多融入。原来我也喜欢学习,但通常是自己一个人学习,或者向老师或者专家请教。这种学习模式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身份的悬殊,习惯了这种方式,便不知道如何平等地和与自己相仿的人讨论、交流,而以面对权威的心态向自己的同学请教,有违自己敏感的自尊。所以,认识到原有模式的问题,以及理想中的模式,剩下的就是校准行为了。
觉察情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是否陷入旧有模式,如果是,尽快摆脱旧情绪漩涡,提升频率。比如,一些场景会触发我相同的情绪反应:身边走得很近的同学考试考得比我好;领导向同事安排重要工作,却没有安排给我(感觉自己不重要);偶然间知道同事年终奖比我多(感觉自己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见)等等。这样的场景下,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将同事视为竞争对手等不良情绪。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情绪冒头时就觉察到并且掐灭,避免形成情绪漩涡后产生更大的危害。
刻意练习,也即觉察到情绪后,刻意练习自己的反应和行为。比如第一反映是嫉妒,调整为赞赏;下意识行为是转身自己默默努力,调整为欣赏并直接表达赞赏,同时关心的地方发起探讨,这也是很好的加深关系的契机。
基于上述三点心法,我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和身边人的关系也越来越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