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品读<诗经>,常常被古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的感知而敬佩.
现代的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是工具的量化,我们说是月日年,时间是精确到分秒.反观古人,他们感受的是光与影的变化,大自然万物随时间和更迭的样子.小草发芽了,树木开花了,叶繁枝茂了,种子成熟了,瓜果采摘了,雨雪下落了.我们说距离是公里,是火车飞机轮船交通的工具.古人说距离,是千山万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读着古诗感受古人这样悠远绵长情感,就像所有的人事都被放慢了,心也就能慢慢平静下来.沉淀下来.
我们浮躁和焦虑是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分割成那些量化的工具,我们被榨干在每一个量化时间里的价值,却没有时间去感受我们正真的需要和情感.
感受是用来思索,用来沉淀,用来寻找自我的.这几年风行的正念、冥想,也是在让你停下繁忙的脚步,去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为什么越忙碌,越焦虑?我们看着钟表的指针嘀嗒嘀嗒的转动着,那就像牵引着我们的线,紧紧拉着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我们给自己排得满满时间表,工作和行动的争分夺秒不能抵抗焦虑,似乎更强化了焦虑感.
真正克服焦虑的方法,其实就是让自己慢下来,想想自己真真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按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做到了自己最初始的目标后,并没有自己以为的快乐和幸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是满足自我的需求和意愿。
很多人出去旅行,说是寻找自我,其实就像《一个人的朝圣》里的,你在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不被打扰的时候,静静感受时间的流逝,那些纷杂的想法来了又去,你只要静静感受他们,强烈的停留下来的,就是你想要的,这样你就能知道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