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3553字)

作者: fcb12615e0bc | 来源:发表于2022-02-08 23:26 被阅读0次

    如何提升我们师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首先就是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营造氛围,建设理性,试着提升师生共同教学语文的幸福感。

    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语文课文而言,它是各种思想内容、各种表达形式的综合;就语文知识而言,它是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听、说、读、写等多种知识的综合;说语文能力而言,它是听、读、写种能力的综合;就语文训练而言,它是各种语文知识训练和各种语文技能训练的综合。但就当时的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许多偏差和误区来看,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误区,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把握不够,出现许多顾此失彼的做法。这些“盲人摸象”式的做法完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宗旨。实践证明,为了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性审视,全面研究,把语文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和对待语文教学的各个局部和侧面,避免由于片面性而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与低效。

    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尽管说“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但不能总是囿于课堂,将精力用在课堂教学如何设计上,关注在文本如何解读上,而需要跳出语文课堂看语文教学,多聚焦于语文教学结构的优化。

    结构决定功能。当下,只在语文课堂上为分数而教教材的语文教学结构是严重偏离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此畸形的语文教学非改造不可。新学期伊始,学校经过研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与优化语文教学的结构,改造自己的语文教学。

    一、大阅读:改变只读一本教材的语文。

     “大阅读”的策略在于改变只读一本教材的语文现状。“大阅读”的“大”有三层含义:一是阅读要广,在以文学类书籍为主的基础上,要广泛涉猎人文书籍,包括历史、科学、艺术类的书籍。二是阅读要多,语文学习早就应该摒弃只学语文教科书的现象了。我们要尽量地挤出时间,每学期多读几本书,三本、五本、十本,甚至几十本。三是阅读要精,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做用心人,要带着思考的脑子、带着赏析的眼光、带着动笔的习惯来读,在自己阅读的书中,每学期选择一两本读得精些细些。

    学校建议做法是:

    1.设立班级图书馆,保证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拥有大量可读的书籍。

    2.保证学生在学校有“法定”的阅读时间。在教室课表上明确“法定”的阅读课。阅读课一定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也在阅读,坚决不上课。同时,鼓励学生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3.每学期共读一至两本书,举行相应的共读指导与共读展示活动。

    4.每学期举行读书报告会。

    5.学生有专用的读书笔记本,坚持边读边记的原则,每周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

    6.每人都有一本阅读存折,记录自己的阅读书目,形成自己的阅读史。

    二、日写作:改变只做大量习题的语文。

    “日写作”的策略旨在改变只做大量习题的语文现状。“日写作”中的“日”,第一层含义是坚持。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写作是需要坚持的,没有勤奋的支撑,没有坚持的支撑,是很难产生写作的动力最终形成写作能力的。

    第二层含义是积累。一是时间的积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写作的时间总量。在初一至初三六个学期中,从不间断地要求每周写随笔,即使是寒暑假也不例外。二是写作字数总量地积累,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的写作总量自然得到保证。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变化。三是思想与情感的积累,日写作的过程说到底就是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的过程。以不断的写作提升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四是“写作感”的积累,经常性地写作无疑能让学生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角度等等形成一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胜过所谓的作文技法的僵硬指导。第三层含义是成长。日写作的经历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经历。

    总之,“日写作”旨在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培养写作的兴趣,更是激活写作思维,丰富思想认识,最终让写作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陪伴一生。

    主要做法:1.每周必须完成五篇随笔,写什么不限制,写多少不限制,让学生一直保持着写作的状态。

    2.对学生的每周随笔做到日日批阅,篇篇批阅,人人批阅。这一点,语文老师是一定做到的。所谓的批阅,其实质就是与学生以随笔内容为依托,以文字为方式进行的互动,完全改变给学生作文“写评语,下结论”的批阅策略。

    3.创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学生的优秀习作。

    4.办起校刊《第一语文》,刊登同学们的优秀习作。

    5.经常给学生做作文技法系列的微课程讲座,不定期进行随笔评讲。

    6.每学年将全体学生的随笔本汇集成盒装书,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语文作品。

    7.关注有写作特长的学生,为其编辑个人作品专辑。

    8.每学期举行“写作之星”的评选。

    三、思课堂:改变只有听讲与记录的语文。

    “思课堂”的策略重在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只管听讲、只顾记录的学习状态。“思课堂”中“思”的要义是以“思”统领听说读写,即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思”为总开关,切实落实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我们的“思课堂”教学操作要点大致是这样的:首要环节是充分的诵读课文。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或者是古诗词,在进入理解性学习之前一定做到充分地读,不读熟不进入理解性阅读的环节。所谓“充分地读”,一是表现在读的遍数上,一般都要读到三到五遍,对于文言诗文还会再多些。二是读的方式多样,努力做到不单一。对于读课文,我的基本观点就是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也是教与学的过程。在学生对文本熟读的基础上进入下面的四个大致板块:

    一是“我有发现要说”。学生读熟了文本,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自我发现,即发现文章中哪些是自己能够理解的,并将这些发现写在“我的发现本”上。“我的发现本”就是对“课堂笔记本”的改造。学生写好了“我的发现”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二是“我有问题要提”。说了“我能够懂的”,再进入讨论“我读不懂的”,即“我有问题要提”,学生自由写下并说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并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陌生处”,理解“这一篇”。获得“这一类”。

    三是“我有感想要写”。每学习一篇课文,学生都要写一篇“一课一得”的感想文章,写作的角度自选,或从内容方面入手,或从写法方面入手,选点宜“小”,感想要“真”,写法要“实”,每篇读后感近似于微写作,三五百字即可。

    四是“我有创写要做”。每一篇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有其可圈可点、可效可仿之处,学一篇课文不仅仅是学“这一篇”,更是要学“这一类”。因此,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一同创写,或效立意主旨,或仿篇章结构,或学取材剪裁,或摹语言特色等等,以课文的整体或局部为“帖”,创写自己的文章或片段。“四要”的课堂在彰显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凸显了“思”的作用,以“思”引领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朝着深度学习的方向延伸。

    四、微课程:改变唯有第一课堂的语文。

    在改造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建议各班语文老师仿照省厅组织的“智慧作业”微课样式,师生重点就一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注重通过组织语文性的微活动,且将微活动上升到微课程的层面,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经历,带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并且唤起学生语文的热情,更主要的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微课程”的“微”重在突出“小主题”“小体系”“小活动”,以更多的“小”累计起“大”来。实践的语文微课程的基本类型包括讲授微课程、共学微课程、独做微课程与共做微课程四种。“讲授微课程”主要是由教师“开讲座”;“共学微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以及活动的程序化,教师按照微课程组织的程序引导学生学习;“独做微课程”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开发的微课程;“共做微课程”是指小组合作完成的微课程。

    目前,建议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安排“讲授微课程”及“共学微课程”各5个左右,同时,还有如下的一些“独做微课程”或“共做微课程”,比如:

    1.“古诗词诵读微课程”,即按照专题整理古诗词,一学期背诵不少于50首古诗词(不含教材上的篇目),并对这50首古诗词进行赏析。

    2.“开讲·绽放微课程”,利用早读时间,每周一次开讲,每次5-6人,开讲内容自选。

    3.“我讲小古文微课程”,编辑小古文班本小教材,利用早读时间,每周一次“我讲小古文”,每次3-4人。

    4.“微写作微课程”,每周公布一个话题,以“微写作”的方式写作,然后汇集成微写作专刊。

    5.“美文晨诵”微课程”,利用早读,每周一次“美文晨诵”,模仿央视“朗读者”的做法,每期一个主题,学生自选文章诵读。可各自选文诵读,也可指定学生诵读给其他同学听。

    6. 有条件的家庭利用假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自行组织“我们去游学微课程”,每学年举行一次游学活动,出发前编制游学地的地理人文小读本,编制游学地图,以课程的名义组织游学活动,返校后举办游学汇报图文展等等。

    综上所述,结合我们学情和学校自身的优势,可“有的放矢”积极加以完善起来,共同努力,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部分内容参考了特级教师刘恩樵的做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3553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wi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