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与集体无意识

作者: 迟玉龙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21:45 被阅读14次
贴标签与集体无意识

    很多孩子都会经历一种苦恼,就是被贴标签,尤其是在集体中,如果孩子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容易在群体中被边缘化,孩子想努力地融入群体,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有一个孩子来做咨询,他在学校里被同学给起了一个外号,这种起外号的行为,刚开始会觉得很好玩,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慢慢地,所有的同学都把这种标签当成他的名字,孩子不喜欢这个标签,跟其他人对抗的时候,往往就不自觉地走到了整个群体的对立面,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群体认同,但是孩子会因为某种标签化被拒绝在群体之外,导致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导致休学、辍学,更有甚者会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产生障碍。一旦孩子被推到群体的对立面,那种感觉真的很无助,欲哭无泪,越辩解,越会被反确认,想从这里边脱困,就异常的困难。

      人跟人之间就像一个镜像原理,你给出去什么,就会返回来什么,刚开始起外号的时候,感觉大家是在开玩笑,你也没有感觉不舒服,给同学传递的感觉是也没有介意,好像默许了这个外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喊,你开始拒绝,我把烟盒推给你(杨老师用烟盒演示),你又推回来,就这样十几个来回,等于是确认了这个行为,你在这里边能做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结束这个行为?当然是把烟盒留在你这,不给同学推过去,不给同学传递感觉,不再回应这件事。最好是用另外的事情来代替,譬如你跟同学们表达善意“我们是同学,我们愿意成为好朋友”。这样,慢慢地同学们就忘记这件事了。

      还有另外一种互动方式,拿个茶杯做比喻,茶杯是烫手的,代表里边有你愤怒的情绪,你把茶杯推过去,同学们能感觉到你的不开心,同学们也会把他们的不开心传递给你:“你不接受这样的称呼,我们偏要喊”,这个茶杯被推来推去,就有对抗的意味,一旦你表现出无奈,别人就会有恶意的快感,整个群体都会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快感中。你能明白发生了什么吗?我们刚才做了个比喻,该怎么办呢?他们再喊你的外号,你不做出愤怒的回应,你跟同学们逐个处好关系,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一些善意,谁需要帮助,你就积极主动地帮助他,让群体看到你善意的一面,不再跟他们以恶相向,慢慢地就会好起来。

      有的孩子在家庭里也特别苦恼,虽然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只要一回到家,爸妈都给他讲道理,让人特别烦。爸妈为什么讲道理呢?因为他们担心你不好好学习,觉得你的学习态度不诚实。父母认为你学习态度不好,相当于贴标签。也可以使用这个原理,如果爸爸讲道理,会变成一种家庭文化,因为大家的态度、语言、语气会透露出,你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这种感觉会蔓延到其他人身上,你就被家庭标签化了。以后遇到爸爸讲道理,不要去回应他,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就可以了,不用证明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因为这种怀疑来自他们的想象,跟你没有关系,是他们自己缺乏安全感导致的。不去回应他们的感觉,跟爸爸说,“我能说句话吗?我小时候,你一直给我讲道理,我不理解,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了,我知道你是爱我的,我也是爱你的”。不证明自己,而是让爸爸心里面更踏实,消除父母不安全的因素,把爱传递过去,这样就会好起来。

    荣格解释了集体无意识是怎么一回事。在远古时代,在狩猎为生的年代,合作对群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一旦某个成员向群体表现出敌意,无法跟整个群体合作,这个人就会被异化,被驱逐出群体。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意识逐渐进入了潜意识,一旦群体中的某个人呈现出不合作的状态,譬如说一个人为了拒绝标签而跟同学们对抗,就会启动远古时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模式,一群人就会带着某种恶意的快感驱逐他。

    还有一种标签就是“懂事”,一旦给孩子贴上“懂事”的标签,就不允许孩子有超出掌控自己的个性,一旦孩子表现出不懂事,就用一套理论绑架他,孩子一旦想申辩,这种感受很快就被群体给淹没掉,孩子的需求很快被过滤掉,外界用同一种声音告诉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应该这样,当他跟周围的同龄人发生矛盾了,父母会告诉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应该让着他们”,孩子就会委屈求全。我们要求孩子懂事,也是贴标签,无论他多憋屈,他都得懂事,如果表现出来不懂事,就会被自责感打的遍体鳞伤。

    我们检索一下,给孩子贴了什么标签,认为孩子应该是这样的,孩子没有这样,我们就愤怒了。他不应该这样啊,他应该那样啊,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假设里。我们要去掉这种无意识的贴标签行为,让孩子做回孩子,让孩子回到本原状态,他就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有多种可能性,展示他真实的个性,那么我们才能有机会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 贴标签与集体无意识

    很多孩子都会经历一种苦恼,就是被贴标签,尤其是在集体中,如果孩子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容易在群体中被边缘化,孩子...

  • 关于“”集体无意识”

    荣格区分了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来自于被压抑的个人经验与感觉,而集体无意识更像是民族或者文化共同体的遗...

  • 集体无意识与阿尼玛

    《羊泉之书》徽章~对应转化阶段 集体无意识与阿尼玛 ——生命的炼金术转换之旅 集体无意识: 无意识的表层或多或少是...

  • 亲爱的,不要再给自己贴标签了

    谈到贴标签,与自身相关的,也就三个:给别人贴标签,别人给自己贴标签,自己给自己贴标签。 前两种都很好解释,给别人贴...

  • “贴标签”与反“贴标签”

    我想大家在学习背记的时候,都会用关键字缩写背记。因为缩写背记,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个字词,串联起整个学习内容,起到事半...

  • 漫谈“害怕”与“恐惧”

    害怕来源于集体无意识,在集体无意识中有恐惧这种感觉的原型,这与个人的经历无关,与所有人类及人类祖先时代的所有...

  •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的重要区别在于,集体无意识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种族先天遗传的。而这种遗传的经验和记忆又是不...

  • 【学习笔记】如何理解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一、集体无意识的起源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思想起源于他1909年与弗洛伊德一起访美归来的一个梦,简单来说就是荣格...

  • 集体无意识

    所谓集体无意识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象征意义与集体无意识原型结合起来。这就是要求寻求沙盘中整个人类心理原...

  • 今天你给自己“贴标签”了吗

    一提到“贴标签”,大家的印象应该就是会将“贴标签”与“偏见”“歧视”等负面词汇相挂钩,这何尝不是一种偏见与刻板印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贴标签与集体无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zg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