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作者: 当代博物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6:33 被阅读26次

    自人类启发智慧以来,为了称呼万物的需要,便给它们都取了名字,然而名不副实者不可胜数。而今又有一种现象,便是给一切的事物都贴上标签,以至一提马尔克斯,就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一提李白,就想到浪漫主义;一提牛仔裤,就想起青春;一提粉红色,就想起女性。提此念彼,先行后续,几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究其原因,是当代信息爆炸和生活节奏加快的共同结果。人们试图以贴标签的方式,解决日益膨胀的求知欲望和日益紧缩的闲暇时间之间的矛盾,以求快速认知新事物,吸收新信息。因为标签,说到底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容,掌握标签相当于省去了理解提炼事物精髓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把它大概比作烹饪。虽然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相当一部分营养,但是我们愿意烧菜,因为这种能量摄取最为高效。我们喜欢标签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标签成了一部分人虚荣的资本。当今社会仍然以多知多识为荣,而许多人不愿意努力求索知识,信手拈来的标签就成了知识的替代品。许多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清谈大师”,正是得益于此。

    由此可见,标签的好处在于其简短而浅近,一个好的标签,短小精辟,一针见血,可以使人认清事物的本质。如李鸿章给自己的标签是“大清的裱糊匠”,深刻地道出了晚清政府的破败空虚和李的奔走矫饰。但是,世间的人物大多是复杂多面的,标签常常以偏概全,甚至引发顽固的偏见。如我们都知道鲁迅是民主革命的斗士,却忘了他笑起来爽朗活泼;都知道张岱是没落纨绔,却看不到他身为严肃的学者编撰《石匮书》的态度。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几十页纸也写不完,教科书上的三行已嫌太简,一个“贪暴”的标签如何概括?标签太短,生命太长;标签太小,世界太大。用曹雪芹借宝钗之口的话说:“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标签,本来不能体现所指代之物的全部特质。

    因此我们在看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的标签的时候,要带着谨慎甚至警惕的态度。肇事追尾的是一个“女司机”,是不是男司机就不会追尾?车上抓到了一个“河南人”小偷,是不是河南人全做小偷?于是我们可以发现,标签背后的含义常常超出了它本该指代的范围。善良不一定是圣母,爱国不一定是五毛,标签出了偏差,该保持清醒的是我们。标签是前人走出的路,或许指向捷径,或许指向歧途,但真正指引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眼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wn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