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首诗: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情怀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意境
他这首诗,看上去,浑然天成,却又似漫不经心。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他用二十八个字,把秋意深刻清晰的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悠远浅淡,就好像一副黑白山水画的素描,豁然几笔就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不著一字,净得风流,堪称“秋思之祖”
据说马致远原名视远,元初在家乡就以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东光的铁佛在远近颇俱盛名,当时香火兴盛,寺里僧众甚多,尤其长老学问很高。
拜罢铁佛后,马致远求见长老,说:“吾名视远,有心求学,无奈家贫无人指教,求长老赐名,促学业!”长老见他气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并教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马致远是汉人,由于元朝时中国由蒙古族统治,当时的汉人地位很低。虽然马致远年轻的时候热衷功名,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由于出身所限,始终是郁郁不得志,最终变得心灰意冷,生活也穷苦潦倒,从而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参悟。
这首小令是写秋的,并且在所有以秋为主题的诗词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当时获得写秋第一人的美誉。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相传: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