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人骚客】读书散文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

作者: 小宝林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8:07 被阅读309次

因为一首诗: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情怀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意境

他这首诗,看上去,浑然天成,却又似漫不经心。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

他用二十八个字,把秋意深刻清晰的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悠远浅淡,就好像一副黑白山水画的素描,豁然几笔就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不著一字,净得风流,堪称“秋思之祖”

据说马致远原名视远,元初在家乡就以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东光的铁佛在远近颇俱盛名,当时香火兴盛,寺里僧众甚多,尤其长老学问很高。

拜罢铁佛后,马致远求见长老,说:“吾名视远,有心求学,无奈家贫无人指教,求长老赐名,促学业!”长老见他气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并教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马致远是汉人,由于元朝时中国由蒙古族统治,当时的汉人地位很低。虽然马致远年轻的时候热衷功名,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由于出身所限,始终是郁郁不得志,最终变得心灰意冷,生活也穷苦潦倒,从而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参悟。

这首小令是写秋的,并且在所有以秋为主题的诗词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当时获得写秋第一人的美誉。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

相传: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相关文章

  • 写“秋”第一人——马致远

    因为一首诗: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情怀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意境 他这首诗,看上去,浑然天成,却又似漫不经心。 天...

  • 别有秋凉在故都

    ——品读《故都的秋》,谱曲“故都的秋” 秋之况味,最惹情伤。元曲大家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写...

  •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戏剧

    《汉 秋 宫》又名《破幽梦孤雁汉秋宫》 马致远(1250~1321)年 元代杂剧家 我们都知道,马致远作为一...

  • 【说文】《天净沙》里的秋天

    古人爱悲秋,写秋天的诗词多是一副惨相,大家总爱举元朝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例子: 枯藤老树...

  • 秋天的童话

    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写尽了秋的寂寞、无奈...

  • 为何马致远与白朴天净沙一愁苦一清丽 学会这个秘密您也可以做到

    前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这首写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的作品被称为“秋思之祖。” 白朴与关...

  • 国学经典系列之元代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 透骨凉

    ——浅评马致远《汉宫秋》 昭君站在荒野,仰头看着天上的明月,许是冥冥中已注...

  • 读马致远《汉宫秋》有感

    马致远的《汉宫秋》全称为《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它所讲讲述的是我国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事,我们历来所听说的昭君出塞...

  • 马致远《汉宫秋》学习笔记

    马致远,北京人,号东篱,早年曾热衷于功名,未得志,经历漂泊生涯二十多年,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以后,才做过江浙行省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秋”第一人——马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ec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