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隋文帝杨坚

作者: 沐子恒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11:56 被阅读20次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100人》里,隋文帝排名第82位,而唐太宗却没有上榜,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唐朝在唐玄宗在位时期,其境内人口才超过隋朝大业年间的水平,隋朝在最强盛时期有八百九十万户,4600万人左右。而唐朝初年由于隋末动乱,在贞观年间,也只恢复到三百万户,约2000多万。而隋朝在灭亡后天下粮仓所存下的粮食,足够支持正常使用五十年,这也为后来的贞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太宗、唐高宗在为期间,人口始终没有达到隋文帝在位的水平,在唐玄宗安史之乱前期,人口终于达到了巅峰的5280万,而后由于安史之乱的浩劫,境内人口损失50%左右,不足3000万。户口的普查要考虑在籍人口,也要考虑隐匿人口)。

迈克尔·哈特推崇秦始皇、隋文帝,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皇帝。他们成功统一分裂数百年的中国,驱逐了外敌,统一文化,建立起专一的制度,从此,无论朝代更迭,无论国家分崩离析,最后总能合为一个整体,因为我们说一样的汉语,我们接受同一种正统的思想,我们的统治制度相似,我们相信,在我们的脚下这一片中原,就是华夏民族所生存的中国,我们的世界,就是天下这片土地。

隋文帝具有鲜卑血统,但是却恢复了汉姓,制止了鲜卑化的趋势,这也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拓跋姓氏改为元氏,他们也融入了汉族的大家庭,并且被同化。从地理位置分析,中国北方是寒冷的西伯利亚高原,往西是连绵的大漠与高原,而向东则是浩瀚的太平洋,而中国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比起中东、西伯利亚以北等地更适合耕作,有利的条件使中国在事实上连成一个整体,而免于外来的侵入,即使被占领,也免不了被同化的,被迫接受汉族的生活方式,因为汉族的人口有明显的优势。征服亚欧大陆的元朝,西方的罗马帝国,灭亡罗马的匈奴帝国,他们曾经强盛一时,但是他们对于如何统治这么大的地盘没有合适的方法,因为人心思变,他们为了统治更进行了大肆屠戮,使得汉族人口在元朝时期锐减,不可避免引起了汉族人的抗争。多平原地形的他们也更容易不可避免的遭受各方的入侵,在有魄力的统治者死后,国家便分崩离析。

 综上所述,隋文帝的统一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此后数个世纪中国都保持了基本的统一。并且,他开创了超过贞观之治的“开皇之治”,是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杨坚原是北周大族,父亲杨忠官至柱国、大司空,杨坚袭承父爵,其后篡夺北周静帝皇位,由于之前被封为隋国公,故定国号为”隋“,587年,灭西梁,589年,派遣五十一万八千大军灭掉陈国,完成统一。励精图治,在多个方面有重大建树。

在制度方面,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部制,与此同时,选官也开创了科举制度。我们注意到,制度的演变越来越合理,政府的大门逐渐向寒门子弟开放,在三国、两晋以前,选拔官吏主要靠察举制。察举制改革了先秦时期的世袭制,通过考试来获得地方官吏的推荐,然而却改变不了主观性强,逐渐成为门阀氏族的工具。三国直到隋朝时期,主要通过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代表士族地主阶级利益的选拔制度,通过各地方州郡所推荐的中正官品评人才的德才、门第,评定品级。这种方法由魏国官吏陈群推荐,曹操确立。既确立了"唯才是举”的精神,又照顾了士族地主的利益。而后来,庶族和寒门显然希望拥有更多机会,这些人不像士族地主没有封邑,没有高门大户的背景,甚至是自耕农,科举制的产生便符合了这个要求:英雄不问出处,不看门第。

许多人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对科举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走到科举制这一步已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仍然比西方领先了数百年,当西方人还依靠世袭、血统做官的时候,中国已经不问出身、不问贵贱,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隋朝由于所历年份太短,虽然先后统一了各地,却并没有来得及开拓疆域,其子杨广雄心勃勃,曾先后出动三百四十万人的军队三征高句丽,只落得无功而返、劳民伤财的结局。虽然如此,也保持了四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领土,期间重创了吐谷浑、高丽、突厥、契丹等异域民族,阻止了外来的入侵者,维持了国家的完整。

隋文帝还有一点为人称道的是他和独孤皇后的爱情传奇。独孤皇后名叫独孤伽罗,原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被称为和后来的长孙皇后齐名的一代贤后,只是这位皇后贤能不仅表现在主张后宫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参与政事上,可见后来的大周女皇武则天的事迹也并非史册上突兀的一笔,在她的前辈身上就能寻找到影子。然而神奇的是,独孤皇后得到了文帝杨坚的敬畏,群臣的爱戴和后世的称颂,并非靠铁血的政治手腕,而是其谦恭温良、平等独立的人格魅力。

更神奇的是,她是一位坚决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后,在她14岁嫁给杨坚那天,他立下誓言,此生只有独孤伽罗一人,不再纳妾。这句誓言曾经逼得杨坚走投无路,离宫出走。

独孤皇后于602年逝世。在他逝世后,文帝心中大恸,放纵自己,预料自己将和独孤皇后泉下相见,也于两年后逝世。

古代的帝王年复一年日理万机,很少有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在年老的时候,对于权力的把握登峰造极,权欲的驱使使他们充满猜忌怀疑,再加上有篡权的前车之鉴,往往变本加厉的提防群臣。在律法的实际实行上,虽然文帝亲自制定了《开皇律》,实际执行中也可控制不住脾气,往往过重,滥杀功臣,听信谗言。杨坚晚年也未能避免,逐渐变得暴戾难测,动辄廷杖。

604年,隋文帝病重,在仁寿宫离奇暴毙,享寿64岁,在位23年。关于他的去世,也成为历史的一个谜,众说纷纭。据《隋书·后妃列传》的描述:”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严出阁为勒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与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

可以看出,文帝之死与太子杨广不无关系,杨广未当太子之前,恪守本分,待人有礼,伪装很深,当上太子之后,一些行径开始暴露,与他父皇的爱妃有染,隋文帝死前说,召我儿,其实他想见之前被鲁莽废黜的太子杨勇,而这个旨意被篡改,隋文帝没能将大事托付给杨勇,杨素将此事禀报了杨广,杨广派人侍奉文帝。唐中期的马总在其《通历》中也记载说:“……遽令召勇,杨素秘而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可见文帝派出去的人为杨广所杀,无论文帝是病情加重而死、被毒杀还是被缢杀等等,杨广都很可疑,但真实的情况已不为人知了。

 杨广如愿以偿登上了皇位,在当太子时没有过瘾的事终于可以放开了干,不用再遮遮掩掩,只用了十四年,将偌大一个繁荣强盛的大隋朝就败光了,大隋国祚仅仅延续了37年。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 3 隋文帝杨坚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100人》里,隋文帝排名第82位,而唐太宗却没有上榜,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 隋文帝杨坚

    2001年卫报评出的世界百位伟大帝王中,隋文帝排名在中国皇帝中居首位。 且不论其文治武功——代周一、收梁、灭陈、建...

  • 隋文帝杨坚

    杨坚(581-604),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杨...

  • 隋文帝杨坚

    隋主以长安仓廪尚虚,是岁,诏西自蒲、陕,东至卫、汴,水次十三州,募丁运米。又于卫州置黎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

  • 2021-02-03

    (隋文帝)外戚杨坚被封为隋王,成为小皇帝的监护人,杨坚废除小皇帝,自己登基成为了隋文帝,而这也就出现了隋唐王朝。还...

  • 隋炀帝阴谋得逞后就露出庐山真面目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隋文帝杨坚娶独孤氏,独孤氏是鲜卑贵族的女儿。生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接着...

  • 隋文帝杨坚才是现代企业组织架构设立的老祖爷

    公元581年,杨坚以隋代周,正式荣登皇帝位,即隋文帝。 隋朝建立,百废待兴,隋文帝杨坚决定除旧布新,锐意改革。他确...

  • 2018.2.7《中国通史》——隋朝基本情况

    隋朝的基本情况 上文讲到,杨坚篡了北周,建立隋朝,成了隋文帝。隋文帝建都长安,隋文帝的儿子杨广被派驻到扬州镇压南方...

  • 《怀念隋文帝杨坚》

    孤燕误落泼若寺, 青灯黄卷本是家。 少年壮志一朝发, 励精图治霸天下。

  • 隋文帝杨坚生平

    西魏大统七年癸丑夜,杨忠的妻子吕苦桃在左冯翊般若寺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杨坚,这就是日后的隋文帝。当时来自河东地区...

网友评论

  • 罗衣漫漫:向你学习!我也喜欢看历史,但写不出来😊
  • 无戒:这个可以写,确实好
    沐子恒:@无戒 😄写这个有些奇怪,但从小心里就有一个小册子
  • 青色百合99:杨坚在历史上的作用确实被低估了。
    沐子恒:@青色百合99 是的。谢谢阅读🤓

本文标题:3 隋文帝杨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vo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