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穿入麦田里的小路,其实一直都在那里的,也许是有了我们这个村庄的时候,这条石板镶成的小路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不记得我什么时候和母亲这样一前一后默默的行走过。
我们这个村庄坐落形状很有意思,这是两座大山相连成一个大臂弯式的,像是一只右臂肘弯的形状。而小臂湾这边的人家又分大石板上面和大石板下面的。所谓的大石板,就是一个二十来米高的断崖,凿有许多梯坎。大石板下面的人家,也就是石岩下边的人家,连接着大臂湾里的人家绵延一公里左右,占据了整个村庄的四分之三。大石板上面的人家只有整个村庄的四分之一,在这些人家住户的背后就是一条国道公路,在这些住户人家的当中,环抱着一口偌大的水井,大石板上面的人畜饮水和洗衣服都非常的方便,而且那天生的大石板也很干净。不像大石板下面的村子里水坑泥泞的,好像整个村庄的优越条件,都被大 石板上面四分之一的人家所拥有。大石板下面的有一半的人家,需要从村庄大门前的那条深入麦田里的小路,到对面山脚下去挑水吃,洗衣服也要从这条小路到麦田边缘的河里去。我们家就在这一半的人家当中,所以那条深入麦田里的小路,是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要走过几趟的一条路。
两座大山之间连接成的肘弯处是一条正大路,把村子里的人家分成了两半。这条正大路,上面就是链接的肘弯处的国道大公路直通县城,下面链接着村庄大门前那条深入麦田里的小路。这条正大路一到下雨的时候,就像是一条咆哮的大河,汹涌着奔向麦田深处的河里去。我想这条正大路,在这里还不是村庄之前,这里一定是一条大山沟。
当这个大臂湾里住上人家的时候,这些人想要到县城里去做买卖,于是就修成了这条大路,他们想要喝水的时候,就修成了这条穿入麦田里的小路,应该是先修的这条小路才对,然后才会想到修这条大路的吧。但是,这条小路在夏天涨水季节是没有办法走的,因为一涨水,整个麦田大坝就会变成汪洋大海。在涨水季节的时候,大石板下面有一半的人家就要到大石板上面去挑水吃,而大臂湾里的这一半人家就只有最左边的山腰上有一口井。我们家作为大臂湾当中的人家,就只有望着这条穿入麦田里的小路不要被水淹没,还有这条通往县城的宽敞的大路,不要变成一条咆哮的河。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