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小树苗去宜家玩,并特意乘坐了地铁和轻轨(以满足这娃儿对轨道交通的好奇)。
地铁上的人很多,但是有好心人为我让了座,我问小树苗爸爸在哪儿,他人群中搜索了一圈,指着爸爸喊起来。旁边的一位老人惊叹道:“他才一岁半,就能知道爸爸了?”我在心里直冒汗,呃……这浅显得不算技能好不好,几个月的婴儿都能做到了呀!
在地铁和站台,我教孩子认识所看到的各种标志,并给他讲图的意义和下方的英文,他都瞪大眼睛安静地看着听着。一个小伙子看见了笑着说:“他才多大呀,教他这些能懂嘛?!”
在我遇到过很多事后,我发现现在有很多人,甚至包括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会有个荒诞的观点,认为小宝宝是什么都不懂的只会吃喝拉撒睡的“懵懂体”,什么都不必教,长大了自然而然啥啥就会了。
然而,事实上,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因为已有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大脑的整体结构就差不多发育完成了,在出生的头3年里,环境往这个结构里填充什么样的信息,建立什么样的联结,将决定孩子的思维特质!是的,孩子出生时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宝宝的大脑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而且在3岁前有很多重要的学习机会之窗(如视觉和语言),错过了时机,以后再获得这些能力会很困难。
同时,我也相信每个小宝宝都是灵性的存在,即使是在妈妈肚子里,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习。
基于对科学的信任以及自己的理解,我对小树苗进行胎教,并早早地开启了亲子阅读与英语启蒙,教他认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他的每个反应都给予语言和情感的回馈……
这些理论和做法,我告诉我的一个同样身为妈妈的朋友,她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可能,我觉得不可思议,孩子那么小,怎么可以听懂?!”
而我告诉另外一个朋友,她头点得像捣蒜,并告诉我,她只是在孩子每次上楼梯的时候随意数数数,孩子在16个月时已经能自己数几个数字了;之前给孩子看的某app英语启蒙课程,隔了许久,孩子突然可以自己听单词做出动作了(18M)……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事情!
许多时候,你不经意间播撒的种子,没准就在孩子心中长叶开花了。问题是,你打算播撒什么样的种子?
听到我早早地给孩子读书和英语启蒙,有些朋友说算了吧,还不如让孩子小时候快快乐乐地多玩几年!不知道这么说的朋友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还是把读书当做了苦差事,而学英语就等同于悬梁刺股啃单词?
这是个快乐学习的时代,学习科学的发展,以足以让人们轻松掌握学习路线图,更好地驾驭学习。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好绘本的内容是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理解世界,有的甚至设计得像玩具,英语启蒙,以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童谣开场,大合孩子天生的乐感耳朵的心意,轻松爱,轻松学,没得问题!当然,任何学习都是要付出努力和辛苦的,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大人,但这种“苦”也是“乐”的佳酿,并最终会做为“意志”而沉淀下来!
学习,其实就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当我看到一岁半的儿子天天捧着书追着我要我读,看到他那么充满激情和好奇地想要认知周围的一切的时候,我更相信这一点。
孩子的大脑和能量就像海绵,时刻都有着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渴望,你不给他正确的学习引导,他就会走另一条路线——看电视,玩手机,背广告词!
在这里,请大家不要看到偏激,我主张得是在尊重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学习的引导和启蒙。而科学的学习,越早越好,它会成为孩子的成长中的一部分,融进大脑的基调。
有些妈妈说,我只要孩子开开心心做自己就可以了。问题是,如果你没有为孩子打开更多的窗,没有让他看见更广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他怎么能知道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呢?而且这种观点可能来自对西方教育的误解,快乐教育不是教你光快乐,而且帮你快乐地学习。真正的西方贵族教育是严苛的,优雅的,而学习者又享受其中的。
今天早上看到朋友圈里的一则图文,直让我感叹“越优秀的人越优秀”!小姑娘看起来十一二的样子,她的优秀能是爸妈啥也不做没心没肺玩出来的吗?她的优秀能是大人逼着催着诱惑着练出来的吗?不,是一种来自天然的努力和优雅,来自父母对孩子天生求知欲的理解和尊重,还来自科学的引导和学习。不多说,看图。
当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时,我一个草根得不能再草根的普通妈妈,能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草根吗?我只能努力再努力,让我的孩子更优秀,视野更广阔,找到更好的,更快乐的,更真实的自己!
自然成长、努力成长、快乐成长,这就是我的教育观!
by 树妈妈
(树妈深夜码字,如若认同,欢迎转发,但请告知;如若反对,欢迎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