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李老师不上班,上次回老家爸爸买了几只鸡带过来,平时很少下厨,今天难得有空李老师烧鸡来吃。
只要是李老师做饭,他就有一个习惯,每次菜在锅里做好了他就会夹一块先让我尝一下,无论我在家里的任何地方,有时候我在阳台洗衣服,他也会穿过卫生间来投食,这样的生活小细节常常让我感觉到很幸福。
夫妻之间爱的表达,就在这做好饭菜后,第一时间想要给你分享,一筷子的投喂里。
我妈妈不会做饭,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吃过她做的饭,爸爸擅长做饭,而且很好吃。
大学后去了另外的城市,这十几年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也不算多,几乎一个月回去一趟,吃饭的时间也就不多。
每次爸爸知道我要回去,向我确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想吃什么,他提前计划,我的回答总是说简单做一点就可以了,少放油,少放盐,不要太辣,这几年老人们血压陆续有点高,爸爸的习惯一直是重油重盐,所以每次他做饭我都要把这件事强调一下。
回家总是能吃到爸爸精心计划用心做出来的饭菜,很多时候很简单的东西爸爸也能做的很好吃,记得我高中住校以后,爸爸也是在每周六我离家的日子就开始计划我下周回来给我做什么好吃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我成家立业,总是盼着我回家,总是提前就计划给我做好吃的。
父爱的表达,就在这一顿顿提前计划的心意里。
算算时间,爷爷离开我已经五年了,只是属于我们爷孙之间的温情记忆却永远不会忘记。
小时候在村里的小学读书,中午都是自己带饭盒去学校蒸饭,菜也是家里提前做好带去,那个年代没有保温饭盒,一年四季我们都是把凉了的菜闷进热饭里吃。夏季还好,冬天很多时候都得吃不热的饭菜。
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家里的灶堂里永远都有热的饭菜,那是爷爷婆婆为我留着的,每天中午他们把做好的饭菜单独用碗给我留一份,再拿一个碗盖上,放进烧火做饭的灶堂里。
柴火燃尽的余温可以让饭菜一直保持温热,有时候没有好吃的饭菜没给我留,爷爷就会烤两三个小红薯,每天放学回家,灶堂里永远有温热的饭菜或者香甜的红薯,我总是要吃完了再去做作业,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直保持到我高中住校。
爷孙之间的爱的表达,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力,留在灶堂里温热的饭菜里。
没有计算过人的一生要吃多少顿饭,这些年在外面吃饭的时间也挺多,但是不管外面的饭菜再好吃,多吃几顿也会觉得腻,唯有在家里,就算清粥小菜,也永远不会觉得乏味。
有人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很多顿饭,是啊,求什么功名利禄,谈什么远大理想,有时间浪费在莫须有的事情上,远不及和家人在一起好好吃顿饭,好好享受这习以为常,但却异常珍贵的幸福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