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里的邻居们

作者: 笔趣横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5-24 20:33 被阅读0次

如果问我这场疫情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一定会骄傲地说:石库门里的邻居互爱,自助,是疫情中最大的情感慰籍之一。

作为出生在上海,成长在石库门的我,从小就耳闻目染石库门邻里之间的关系如同家人一样亲切,见证了邻居间互帮互阻的友爱和亲情。

上海人骨子里有一种东西,就是做具体的人,帮具体的事。在此次的疫情中,很多的上海人在上演着一个个普通的,平凡的,暖心的故事。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近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亭子间、客堂间、灶披间……成为了老上海们心目中最难忘的回忆。

石库门特殊的房屋结构造就了老上海人的相处方式与相互间的关系,孕育了无数老上海人的童年,各家各户似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照,守护。楼上楼下只要一声招呼,左邻右舍的邻居马上会过去帮忙:这家小囡病了,隔壁阿婆会代为照料;那家阿姨包了馄饨,定会每家送碗尝鲜;突然的大雨,不必担心晾在外面的衣服会被淋着,一楼阿姨会帮着收好,叠放整齐,等着下班回来交给你!那是何等温馨的场面!

这次上海的疫情,病毒来势凶猛,已最残暴的方式给居民的生活敲响了警钟。

上海石库门市民基因里的互助,友爱,自救的精神开始自然萌发,他们以最快建群的方式将居民们拉进了群里,最终成为了每户居民每天离不开的温暖的说话,求助,帮忙,互爱的大家庭。

特别是在封控初期,独居老人徐奶奶需要配药,但是其中有一味限量药物,必须本人到场。本来预约的手术由于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可是医生的配药量用完了。停止服药,很可能病情发作。老人着急,无奈。楼上邻居小王在群里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好需要配药,赶到医院,通融了医生并证明情况属实,最终一起配好,一并送达老人。

没过多久,徐老师收到了急需的药品,并且听到了小王悉心的关照:徐奶奶,您的药我配了一个月的用量,但是安全起见,先给您两周的,还有一半帮您保存着,等两周后我会送下来的!这下您可以放心了。

徐老师急着付钱,小王知道平时徐奶奶一个人过挺不容易的,忙说,不用,一起配的,下次再说吧,急匆匆关门走了。

电话中徐老师哽咽地向我诉说了事情的经过,说是急需药送到了,自己的病情可以再缓一下,等疫情过去,再去医院手术。还说盼着自己腿脚方便一点时,好好上去谢谢这位小伙子。当时小王带着口罩和帽子,连长什么样都没看清楚。

随着病毒肆虐,封控的时间延长了,居民各家的生活材料开始损坏或者报废,赖以慰籍的日常用品也捉襟见肘起来:

打开手机微信群,每天可以看见许多急事求助:XX号的炒菜锅坏了,求邻居有否多余的;XX号的热水器坏了,求哪位热心师傅懂点门道的告知如何修理;有没有料酒,烧菜的油,盐,醋,糖没了,咖啡滤纸、茶叶,邦迪,尿不湿,洗漱用品,牙刷头芳邻有多余么?......。

群里只要有求助,必定有好心邻居应答。或免费提供,互补余缺;或上门支招修理,总之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许多东西居民家里没有,就帮着网上查找,电话联络,尽可能地提供线索。

但是事实是,4月中旬开始,几乎没有一家物资是丰富的,粮油是不短缺的。

但是,好邻居们就这样抱团取暖,有一杯咖啡分半杯给你,有一包挂面分半包给她。许多邻居一天两顿,计划着吃米,留着一包饼干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只要看见群里有孩子想吃饼干,立马会毫不犹豫地将它送出。还说,与家长私聊,互相留点体面。

后来才知道,群里只是个“大社会”,大家可以发求助,但最终解决问题是通过“私聊”搞定的。邻居们非常细心,想到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留一份尊严和体面更重要!

最最紧急的是一位高龄独居阿婆,说米没有了!她不会手机,是在做核酸时告知邻居的。还非常内疚地说,原本以为很快解封,就几天的时间,所以就没有急着买。一位热心的邻居马上接口说自家有2包挂面,给阿婆先用着。

正好志愿者巡逻,看到了消息,到邻居家拿了挂面,送到阿婆手里。阿婆已经等着,拿着一条夹心饼干,返送给好心邻居,一个劲地说着不好意思,添麻烦了,感谢。

石库门邻居的的美好心灵,就是有一颗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心灵吧。

后来团购开始了,所有送货,都是晚上到货。邻居们都会在群里招呼各家取货。有时到货时间很晚,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睡了,志愿者会一件件放到各家门口,过了一夜,没有一家的货物是缺失的!而且经过多次验证,无论是蔬菜水果,鸡蛋,牛奶或者零食调味,所有物件都是不管放多少时间都会在原地完好无损,安静地等着主人!

疫情期间,上海多么不易,市民也不容易。团购来的食品,每一件都是确保过好一天的硬通货。它不是花钱就能随便买到的,更不是随时可以买来的!是一大早5点钟起床,打开手机,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屏幕,秒杀到的!抢不到是必然,抢到是偶然!

有的物品需要高出几倍的价格才能到手。真正称得上是稀缺物品!我看到有生鲜,饮料,红酒,咖啡,牛奶等,一个千人的小区,每天都有货物进出,几乎每家都有团购物品,经过统一消杀后,无一不是放在各家门口的桌上,有的一会就拿走了,有的却等了一个白天,还有的干脆放了一个通宵,但是,每一件物品都会等到主人。

真是回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居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已经作为疫情期间每个市民的行为准则!这是许多年没有看到的情景!

我感慨着:当邻居们把爱装进生活的细节里,即使当下的岁月漫长,美好依然值得期待。

有一天,小区热闹起来。只见邻居们如同核酸检查时排队间隔2米线,排着队,带着口罩。一看群里,才知道原来是按栋叫号理发。理发师是大家熟悉的邻居,专业美发师戴师傅,在外区开了发廊,知道居民有需求,可是身边没有工具。只是在群里“吆喝”了一声,几分钟的功夫,就凑到了两套理发工具。得知居民被封控在家近两个月,特别是男士,孩子们,真有“剪掉千丝烦恼,还我利索心情”的愿望。

理发纯公益,不收任何费用。居民搬来了椅子,镜子,端来了咖啡,茶水让师傅喝。只见理发师熟练,细心地为“父老乡亲”服务。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中午吃个饭,稍作休息,又上手了。整整坚持了十天的时间,师傅为小区有需要的150余位老少邻居开展了理发服务。

邻居们抢着要付钱,戴师傅诚恳地说,这段时间,在家休息也是休息,现在做点大家需要的事,反而觉得日子过得充实。

这个场面,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我家石库门弄堂口,有一位姓马的师傅,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嗓门很粗,但理发手势很柔,能兼顾学生的发型和孩子的特点,常年在弄口设摊。

一面落地镜子,斜靠在墙根,一把人造革,带升降的椅子,一套理发工具,一个脸盆架子和脸盆,加上一个热水瓶,几块毛巾,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每位3毛,十几年下来都是这个价,就是剪吹。客人自己回家洗。

我的三个哥哥,喜欢马师傅的手艺,还不用大人们带着,省去了外出理发排队的麻烦。因此都成了马师傅的常客。每过两周,父亲只需在我家前楼的窗口喊一下,不管马师傅手里有否生意,都会头也不抬地操着利索的苏北口音答应着,“让孩子下来,我抽空做”。因为是常客,父亲每三个月会给马师傅结一次帐,每到年底,母亲也会拿些糕点送给师傅,感谢她一年到头为孩子辛苦理发。一直到哥哥们考上高中,大学。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容易,在这个小区中,邻里互助,互爱,互信成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家门口的服务和送上门的修理,以及调剂余缺的美德,使大家能尽快从负面体验中超越,超脱,产生一种坚守的力量。

正如徐老师所说,“有了微信群,我们都有了归属感。邻居们的各种美好让我在这个严寒的疫情中感觉更踏实。”

石库门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邻里之间传承着一直以来的契约精神,一种文化精神,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很喜欢余华的一段话: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

石库门,作为上海这座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孕育了充满爱和温情的邻里关系。石库门邻里关系的展现,让城市真正地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相关文章

  • 石库门里的邻居们

    如果问我这场疫情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一定会骄傲地说:石库门里的邻居互爱,自助,是疫情中最大的情感慰籍之一。 作为...

  • 石库门里的惨案

    1 我是学历史的,其貌不扬,刚来上海时的100多次面试真是一部丑女孩的血泪史。 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我蹬着10厘米...

  • 石库门里的马桶

    石库门里的马桶 《房老虎》作者:邵明 如果你看过90年代的电影《股疯》,记得那张一群人围在收马桶车周围捏着鼻子剧照...

  • 石库门里的“天井”生活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际大都市。 上海滩——曾经的"东方巴黎",西方"冒险家的乐园"。旧时的...

  • 石库门里的生活场景

    我们步高里小区是1930年建造的石库门里弄,后门进来是一个灶披间,是居民烧饭的地方,我们这里一共有四家人家,所以灶...

  • 《石库门里的蔷薇》周蔚生

    推开老虎窗,一束阳光洒进小阁楼里。 我盘坐在地,把日记本放在双腿上,抛开弄堂里一切喧闹的声音,我将自己隔离在另一个...

  • 藏在石库门里的故事(之一)

    /文林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

  • 藏在石库门里的故事(之四)

    /文林 吴老师的“半生缘” 吴老师曾不止一次地对他的好友王老师说:“夏娃是上帝从沉睡的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来的...

  • 藏在石库门里的故事(之三)

    /文林 郭太太年轻的时候 郭太太住在兴业路的石库门房子里已有五十年了,离她家不远的76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郭太...

  • 藏在石库门里的故事(之二)

    /文林 “怨女”张梅 张梅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李浪,有些弱智,初中还没上完就呆在家里了。李浪虽不可能有什么出息,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库门里的邻居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ks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