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狐言狐语 | 祥林嫂的悲剧已过去百年,真的已远去了吗?

狐言狐语 | 祥林嫂的悲剧已过去百年,真的已远去了吗?

作者: 青狐啊青狐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06:43 被阅读20次

    祥林嫂的悲剧,总让我想起了许久以前我身边发生的另一个悲剧。

    我们先来看祥林嫂的悲剧吧。

    小说中的“我”回到故乡鲁镇,恰逢旧历年底的“祝福”,于是开头就是一幅欢喜热闹的景象,空气中还飘着火药香(估计迅哥儿也比较喜欢这个味儿),同时,还通过“我”记忆中的“祝福”的描述,全家上上下下、各色人等,尤其是下层用人是十分忙碌的。总之,“祝福”是喜气的,因为它本就是用来祈福的。

    可“我”的心似乎不平静,像那外面的声响景象,有些乱糟糟的。恰在这时,在路上碰到了祥林嫂,通过“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老乞丐的形象。其实我们知道,她能有多老呢?所以,这种变化,“我”必定是十分吃惊的,但我觉得更吃惊的是祥林嫂的眼睛,已无神采,除了偶尔的转动,简直不像个活物。也许她早已没了魂灵。

    文中这些描述却是纯客观的,似乎不带任何情感,就像一个镜头在那不动声色地记录着。让人惊异。

    祥林搜便问“我”关于魂灵有无的问题,以及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的回答是那么含混不清,其实是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问这些。

    然后,祥林嫂就在一片热闹喜气的祈福中寂然地死去了。

    接着是各色人的反应,鲁四叔直接骂她是谬种,是坏东西,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短工的话是那么平静,态度是那么淡然,也许他早已见惯了这种事,是啊,这么大户人家死了一个下人,算的了什么?

    “我”就有些不安了。据我们对后来事情来龙去脉的了解,“我”也许是愧疚的,因为生怕“我”的回答会对她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直接使她彻底失去希望。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祥林搜早已经失去了希望,失去了魂灵。

    下面就请看,她是如何由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步步失去希望,失去魂灵,走向死亡的。

    狐言狐语 | 祥林嫂的悲剧已过去百年,真的已远去了吗?

    初到鲁镇的祥林嫂是那么鲜活的一个生命,虽然死了丈夫,但生活总会慢慢消释悲伤,让人重新开始。那时她的脸颊还是红的,干起活来从不停歇,而且力气大,像个男人,这么勤快的佣人,哪个主人不喜欢,所以那时周围的关系氛围也相对比较好,所以,她甚至后来还吃胖了。

    可好景不长,她是逃出来的,她竟然是偷偷从婆家逃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既然能想着逃出来,并且付诸了行动,证明她曾反抗过命运的打击,想重新开始,甚至是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那时逃婚的,离家出走的,从封建家庭里逃出来的人,简直太普遍了,这说明祥林嫂和那个时代里所有进步青年是有相似点的,只不过祥林嫂逃离反抗的意识没那么明确罢了。

    然后就是一幅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强抢绑劫良家妇女的画面,是那么刺眼。文中交代,刚过了年,大概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春水初融,春林初盛,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江南水乡的河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它就是发生了。

    人们的反应呢,鲁四叔愤愤而怒,可却不是为祥林嫂愤愤不平,打抱不平,而是担心愤慨这样的事件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影响他的声誉。

    而且,从他不去追究强抢绑劫走他家下人的态度看,他对此事件的态度是默许的,因为人们一猜便知那抢人的人中,除了两个黑衣人及卫老婆子,另一个女人就是祥林嫂的婆婆。也就是说鲁四叔是认同婆婆抢走她的儿媳妇的,为什么呢?

    祥林嫂的事便告结束,无人再提。这样的话文中一再出现,无非是在强调说明,像祥林嫂这样的小人物是那么可有可无,谁人会在意,谁人会关心关注?

    似乎也不尽然,因为文中接着就有人想起了祥林搜,这人就是四婶,可仔细想,她是在怀念祥林嫂本人呢,还是怀念她的勤快不偷懒?

    接着,从卫老婆子口中得知祥林嫂后来的事,祥林嫂改嫁了。那又是一幅刺眼的画面,而且惊心动魄,异常惨烈。结婚拜堂,洞房花烛,同样本是人生的大喜事,可你看小说中描述,简直惨不忍睹,活生生不拿人当人的人间惨象。这样的画面恐怕也只有在恐怖小说中才能看到吧,可文中的描述同样是不带任何感情的纯客观的,像个镜头在记录着。

    记录着,让每一个读者都不得再次问,为什么会这样?从光天化日之下绑人到强迫改嫁拜堂,甚至几乎要闹出人命,怎么就没人管?怎么就那么一片默许?

    其实很简单,背后的原因无非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那一套,就是人们觉得祥林嫂死了丈夫后,她就属于她婆婆的了,至于她婆婆怎么对待她,那简直就可以像处理一件物品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作者说的“吃人”的东西。

    再者,我们推测祥林嫂在拜堂时何以如此激烈反抗,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因为传统道德里“从一而终”、“贞洁”观念,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女人,这些原因肯定会有,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不由己,不愿意而产生的本能的反抗,况且她本身具备反抗的力量(力气大,像个男人),以及反抗的意识(逃出婆家)。也就是说,她激烈反抗的不是因为旧观念根深蒂固,而是因为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我不愿意做的事,就是死也不做。

    其实,改嫁又有什么呢,若是嫁的好,说不定也是一种脱离苦海的方式。后来的事,似乎也证明了这点,祥林嫂的情况有了改善,至少她有了孩子了,似乎丈夫也不错。这一切似乎都有可能让祥林嫂的生活走上正轨,尤其是她有了孩子,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意义重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她的力气,一旦她坚定了继续生活的念想,她的生活一定会有所改变。

    可惜命运弄人,他的丈夫得伤寒死了,注意是病死的,和她没关系;这还不是最大的打击(此前死过丈夫),更大的打击是她的孩子阿毛被狼叼走了,也死了,她觉得和她有莫大的关系,是她的错。

    她的孩子死了,这对她的打击简直太大了,可以说足以夺去她继续生活、改善生活的希望和勇气,何况她还觉得是自己的疏忽,是自己的原因害了她的孩子呢?这样,失去孩子的痛,以及自己害死自己孩子的悔,一起压在一个本就是伤痕累累、苦难重重的农村女子身上,她本就是无法解脱,如今更加无法解脱。

    也许此时她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所以再到鲁镇时,她就变得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鲜活的生命了,而是精神恍惚,甚至没有一点生气。

    可是,周围的人怎么样呢?鲁四叔觉得她不干净,他才是旧观念最根深蒂固的,于是不再让她做有关“祝福”的任何事情,所以,祥林嫂就从以前最忙的变成了最清闲的,多么鲜明的对比。

    其他鲁镇的人对她的态度也变了。这里面有世态炎凉,当然肯定也有不一样的眼光,因为她是死了两人丈夫的人,而且孩子也死了,这样的女人岂不就是别人眼中的不祥人?

    好在祥林嫂此时已不再关心这些了,因为在她恍惚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那一个噩梦——阿毛被狼叼走了,是因为她的疏忽大意。

    可别人却把她最最悲惨的经历的倾诉,当成了一个故事听,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即便如此,最后也竟厌烦。

    柳妈更是取笑她,然后便说出了一件让她更加恐惧的事——死后的世界,死后的情形。这下她死后也不得安生了,如此,她连死了一了百了的勇气也没有了。

    不过还可以“捐门槛”,可是当她千方百计捐了门槛后,人们对她的态度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以致最后被赶出来,被所有人孤立了出去,于是她便成了小说开头的那个年老的乞丐。

    怎能不让人绝望?

    所以,她死了,年底的那场雪,以及寒冷与饥饿,只不过是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条件罢了,因为她周围的世界早已是冷的了,沁骨入髓,没有一丝希望、一点生气。

    祥林嫂的悲剧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近百年已经过去了,我们回头分析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是落后的思想、意识、观念,以及由此生出的人们的眼光,这些真的能杀人啊!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这样的观念、眼光杀人的事件,真的已经远去了吗?

    下面是我身边发生的这个悲剧。

    我们村有一户人家,父母生了好几个女儿,最后才是一个男孩。那个最小的女儿,比我大三四岁,小时候曾一起玩过,她喜欢画画,性子温温柔柔的,有些内向,不过见到人喜欢笑。

    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看到过她画的一幅古典美女图,很漂亮。那时她应该上初中了吧,可是突然一天就不去上学了,后来听说打工去了。

    后来她的情况就不清楚了。我高中的时候,她已经嫁人了,有一天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她死了。喝农药抢救无效死的,属于自杀。原因呢,居然是她父母要她向婆家要什么东西,她处理不好,没要回来,回到父母家不久就喝了农药。

    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无从知晓。但这样的事发生了,难免不让人唏嘘慨叹,不禁想起祥林嫂悲剧背后的这些深层因素。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是否该警醒?

    人啊,别让一些观念、意识、观念束缚住你,甚至禁锢你,让你走进死胡同,而走极端;周围的人少给些异样的眼光,我们自己少在一些别人的眼光。


    一家之言,仅供笑谈。

    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集《狐言狐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狐言狐语 | 祥林嫂的悲剧已过去百年,真的已远去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s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