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一个苹果
教父见了想到了伊甸园的亚当与夏娃偷吃的禁果;
物理学家见了,指着墙上的牛顿画像说,一个苹果引发的万有引力
手机党见了,二话不说拿起苹果咬了一口放回去说,乔布斯的苹果
老师见了,对着学生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果农见了,这个苹果是我种出来的,纯天然的
站在一旁的经济学家笑了,五元一斤的苹果,一个约两元,这是他的交换价值,而他的使用价值呢?是榨果汁还是直接吃呢?这个苹果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了?这里一定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嗯,对了。待俺回去进行个数据统计分析,找到答案。
于是,大家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经济学家离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6582224/20942aea69c58649.jpg)
魔鬼经济学,在没有复杂的经济名词索引下,通过最普通的例子,然后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直到看到它的核心,再将核心通过剥去的葱瓣的纹理联通,直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所以,这四本书(主要前三本)就像一个丛林探险家,带着我们拨开蒙在现在生活上的迷雾,探究内在真相。通过提出大量的问题,从数据分析中获取答案,发现规律。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所谓道德的重重阻拦,和挑战自己已有的认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6582224/ffc0a26e9e5e9fd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582224/d5df34d31488169e.png)
挑战认知
从世界观出发,立足:
一、诱因是现代生活的根基
二、传统观念往往是错误的
三、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由不相干的小事件引起的
四、专家利用手中的资源(信息,知识)为自己谋取私利
五、知道什么该测评及方法,有助于理清复杂的世界
PS: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会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其潜在价值为现在或未来一种重要的谋生手段。
以小见大:
Problem:对放学接孩子迟到的家长进行罚款三美元,为何适得其反?迟到家长数目增加。
溯其源:
动机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6582224/8960053b87603063.png)
分析:
一、三美元的罚款太少,仅是基本托管费每月的1/6
]二、经济手段取代道德手段,三美元消除了家长的内疚感
三、若结束罚款策略,家长开始认为迟到无关紧要,也不会产生内疚感
总结:
调控的本质独特但影响深远,一点微小的调整便可能造成极端彻底且常常出乎意料的后果
经济学家的手段:
海量数据的获取——>分析,抓主特征——>设计算法(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学)——>计算机参与——>得出结论。
引例:芝加哥学生考试作弊分析;日本相扑力士作假剖析;黄尔德曼百吉饼实验
想法(IDEA)
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研究动机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一般规律。
反馈机制的实时性是诱人的。“快”是社会的节奏,更是人们行动的步伐,通过对快的把我可以掌控用户的心理,预期:
一、在通过对“快”的掌控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是刺激用户和吸引用户的最有效方式。(京东快递便是个例子)
二、在“快”的节奏达到饱和状态,“相对静止”有碍于人们的心情和生活。此时建立一套“慢”生活机制是一种新生代的需求,也是创业的好前景。田园生活,农家乐,慢旅行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