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相较墨子和庄子,是最年长的一位。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族有的氏族统治面临着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威胁。他是没落的贵族,也曾短暂的当权,思想顽固保守,想要恢复原有的制度——殷周制(国有奴隶制)。孔子说,吾从周,周制即殷制,孔子的思想渊源即来于此。他为了挽回贵族的没落和稳定政治,对殷周政治制度进行一番提纯,便引出“仁”,倡“正名”,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位老夫子更像一位在闹市中叫卖的倔强的小老头,兜售自己的学说,却无人问津。
墨子据说是孔子的学生,天生反骨,叛出师门,另开一派。
孔子是守旧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墨子是进步的(在当时),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子的出身不高,是平民阶层,属于自由民,处于王公大人和奴隶之间,可能家境富裕,经常拿着腊肉当学费去孔子家学习。
不得不说墨子把孔子主张的启发性学习方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墨家”之所以能迅速产生社会影响力,一者顺应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另外也是借了儒家的势。墨家的主张几乎都来自对儒家的批判反思。孔子说“仁”,墨子说“义”。孔子说“久葬厚丧”,墨子说“非孝”。孔子说“正名”,墨子则认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墨子是精明的,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扳不倒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唯一一套有完整体系的儒家学说,他相信人多力量大的真理,就创了“钜子”制度。钜子制度有点像后世集权专制层层分级的帮派制度,像韦小宝加入的天地会有总舵、分坛,总目标是反清复明一样,墨家的总目标就是“打倒儒家”。孔子的孙子子思看到墨家这样运作很是成功,就把自己的爷爷粉饰成了圣人,“通天教主”,这就是后来的事了。
庄子比前面两位的生时都要晚,总有些生不逢时的感慨。
在庄子的时代,儒墨已成显学,世人不是言儒,便是言墨,他心里很是不甘。“如果我能提前生个百八十年,说不定会是什么样的天下呢?”庄子喜欢坐在河边,把两只脚放在清冽的流水中,目无表情的望着缓缓飘去的白云作天人之思(白日梦)。
看到儒墨两家争鸣的样子,庄子也不甘寂寞,他有的是聪明才智。“我不是生的比你们晚吗?没关系,我可以捧出个大神来”。那大神是谁呢?老子!年龄比孔子大,资历比孔子老,身份是掌握文化解释权的“巫、史、卜、祝”中的“史”,学识渊博到连孔子都得毕恭毕敬去请教。
“厉害吧,这可是我们道家的人物。”
“俗世的人啊,就不要再质疑我的话了,乖乖的做我的信徒吧”。
名分有了,庄子就开始忙着反驳儒墨两家的学说。孔子不是说“仁”吗?哼,“至仁无亲”。儒家的徒子徒孙不是把孔子说成圣人吗?哼,“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墨子不是说“兼爱”吗?哼,“夫兼爱,不易迂也。无私焉,乃私也”。有理有据也好,强词夺理也好,庄子反正是说的理直气壮,掷地有声。
江山代有人才出。墨子也没想到有个后辈比他还要“目无尊长”。
就这样,庄子踩着两位老大哥的肩膀,趾高气扬的享受着来自信徒们的热烈的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