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忏法
禅刹内,忘九禅师正视佛龛,手捻佛珠,盘膝而坐。他的弟子们都很诧异,为何忘九禅师会在每年的初雪之日独自作忏法,但忘九禅师总是缄口不言。有时候被询问得不耐烦了,忘九便会答道:“贫僧来这寺里,是为了洗清自己往夕种下的罪孽,为了赎罪。”
2.忘九
忘九禅师俗名羡渊,是读心术世家的少主,他相貌堂堂又惊才风逸,是京城姑娘们的思慕檀郎。他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之仪,却偏偏对自己的婚事不上心,三番五次拒婚后,成日与几位公子去郊外狩猎。
3.种因
郊外的瀑布山,一只白狐在一方石座上舔舐伤口,它看起来很虚弱。与羡渊同行狩猎的一位公子正弯弓瞄准白狐,却被羡渊拦下了。羡渊迎上白狐惊恐的目光前去帮它处理伤口,而与他一同狩猎的公子们也很识趣地走了。白狐起初的眼神十分凌厉凶狠,只是在它看着羡渊用方巾包裹着药草帮它细心包扎的样子,它的目光才渐渐温柔了起来。羡渊在帮白狐包扎好后便离开了,白狐定定地望着他的身影。
4.追随
翌年春日,花木始盛,后院一片葳蕤蓊郁。羡渊去后院看刚开的海棠花,一抬头却看见白狐趴在院墙的屋顶上。待羡渊靠近时,白狐兴奋地摆动着尾巴跳跃,一不小心滑了下来,羡渊及时抱住白狐,无奈地扶额浅笑。
5.初雪
自那以后,白狐每天都会去后院等羡渊,见到羡渊靠近便会雀跃不已,它摇摆着长尾兴奋地扑向羡渊怀里用头蹭羡渊的脸,羡渊也渐渐地把白狐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羡渊畏于家规,怕白狐受到伤害,不敢把白狐光明正大地带进府上豢养,所以他每次都是偷偷地去后院见白狐。今日是初雪日,传说初雪日陪你静静看雪的那个人会与你白头到老。另羡渊没想到的是,他会跟白狐相偎在一起看他所看到的第一场初雪。他甚至会想,是因为有白狐在,他才愿意出来看初雪的吧!他还挺想跟白狐相伴到老的,多奇怪的念头。
6.皎九
自初雪日最后一次见面后,羡渊已经有一个月不见白狐了。羡渊很担心白狐,便跑去郊外第一次与白狐相遇的地方找它,可是他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白狐。正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位明眸善睐的女子绕到他的身后抱住了他,跟他解释了一切。原来她就是那只白狐,她叫皎九,是有狐氏一族的后代。
7.业障
羡渊终于知道了,原来皎九不来见他是事出有因。有狐氏的上一辈曾惑乱人间,引得上神震怒,便给有狐氏的后代安插了许多劫难,其中有一遭劫难正是皎九最近会遭受的,如果避开不了则会让她不得好死。羡渊不想眼睁睁看着皎九死去,便私自跑去自己府上的隔绝地找禁书帮皎九预知未来,逆天改命。
8.天谴
羡渊不顾皎九再三劝阻,偷偷潜入自己府邸的隔绝地找禁书,即使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会连累整个读心术世家的人,他也像魔怔了一般不停翻阅。他终于找到了帮皎九顺利渡劫的办法。原来皎九的劫就在京城中,羡渊急忙带着皎九来到郊外灵气氤氲的佛寺,让皎九先躲过这一劫。可是当他再次回府邸的时候,才发现府邸已经被雷火烧成一片灰烬,读心术世家因受到牵连而遭天谴。
9.无缘
羡渊陷入悲痛之中,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去佛寺找皎九,却发现皎九正笑着跟他挥手。皎九变回了狐狸,转身跑向寺外的雪地里,身影渐渐消失在羡渊的视线中。有狐氏一族一向狡猾,这次皎九终究还是负了羡渊。羡渊进入佛殿,定定地注视着佛像,双手合十虔诚地叩拜,起身的那一刻,他对上了老方丈的目光。就这样,他剃度出家潜心修行,法号“忘九”,只为赎自己前尘的罪孽。
10.消散
时光一晃而过,羡渊就这样入了佛门。老方丈比较看中他,便悉心栽培他。待到老方丈圆寂后,寺里的人把羡渊尊为禅师。寺里的僧人都知道,忘九禅师每年的初雪日都会作忏法。寺庙外的雪地里,忘九把手伸出去接住飘落的雪,满眼深情。“忘九”这个名字可真是讽刺,她给他留下了那么多回忆,他又怎么能忘得了她呢。他的梦里总会浮现这样一幕 :皎洁无暇的雪地里,一只通身雪白的狐狸微笑着与他对视,他还没能来得及招手,那只狐狸就越跑越远了。新雪下了又下,他等了又等,却终究等不来那只依偎在他身侧陪他看初雪的狐狸。
尾·秘密
真可笑,老方丈为何会收留一个罪孽深重的人,这个人又怎会被尊为禅师?羡渊大概到死也不会知道吧,是皎九在替他赎罪。皎九剜下自己的心头血祭佛,她消耗自己的修为庇佑着前来寺庙祈祷的善男信女们,她恳求老方丈能够收留羡渊。而她,愿意替羡渊赎罪,经受一切罪罚。待她的修为和元气耗损殆尽之时,她便会魂飞魄散。其实羡渊说的没错,皎九的劫确实在这京城之中,只是羡渊不知道的是,羡渊就是皎九的劫。而这一劫,皎九是真的……渡不过去了。
2019.3.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