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读费孝通先生的《美国人的性格》,这是一本合辑,里面包含了三部分:
1.1945年《出访美国》
2.1947年《美国人的性格》
3.1980年《访美掠影》
这本合辑是把《美国人的性格》编辑在第一部分,短短9章,让我对美国人的性格有了了解,甚至可以解决眼下对美国一些事情的理解,不得不说是醍醐灌顶之作。
《初访美国》发生在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费先生在国内,饱受战争之苦。一贯主张“知足常乐”的他,经历了寓所被轰炸、孩子饥饿、妻子劳作过度,心力憔悴。
十年前,他的朋友方堃从大洋彼岸给他写了一封信,给他描述了一个“在生里、在动里、在不厌里、在追求里去体会一种死后不能再的乐趣和境界”的世界,
“不惮烦”的费先生在这样的“引诱”中,决定十年后去地球的那一面看看,在那个战云密布的时代,他向往“在动里、用动来消磨我们的生命。”
西方和东方的彷徨,一直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间,究竟在什么东西上分出了东和西?我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光明?这光明是否全盘西?或全盘东?对于费先生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来言,也是长久争论的话题。
如今70多年已经过去了,美国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那个只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国家,一直是大家翘首以盼的地方。就如方堃心中所说,在多灾多难的时代,“美国”这个词激发了人类潜在的力量,我们向往、兴奋于人类的创造力,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也渴盼自己有那份发光发热的力量。
所以,有的人说“崇洋媚外”,而费先生会说这是“人生的另一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