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师说过,如果家里特别贫困的话,是可以申请免费吃食堂的午饭的,但从来没有人把这句话当回事,因为初中食堂的饭虽说不好吃,但也不贵,起码不算太贵,十块钱,好像没人付不起。我记得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又说如果不好意思在班里说,可以跟他私下说。班里没人回应,听免费吃饭的前提条件时,班里一片笑声。有同学说:想免费吃饭家里就必须得没一个呗。老师听后,便讲起了他曾经的一个学生。
老师说,那是他印象特别深的学生,那个学生的家长和家庭也是他印象特别深的家长和家庭。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那个学生就只是在他的位子上坐着,他坐在后排,比菜市场还热闹的地方,却连张嘴都很少见。老师注意到他的情况,把他调到了讲台旁边,也因此多了留意他的机会。一天中午,老师吃完午饭回教室来,看见他在位子上坐着,问他吃饭了吗,他说没,老师问为什么,他也不说话。老师查到他家长的电话,打过去,是他爸。老师说,你家孩子中午不吃饭啊。家长说,我是个残废,孩子他妈脑子有点问题,家里条件不好。老师感觉有一股气莫名堵在心头,等待叹出来,无法叹出来。
于是第二天,老师叮嘱一两名同学吃饭时候一定要带着他,老师已跟食堂说好,以后他的饭不要钱。不过这也没持续几天,吃了几天后,可能是他感觉不好意思,又不去了。老师又在中午来看他,问他为什么不去吃饭,他不说话。老师说,他当时没办法,便尽量用唠家常式的语调,跟他唠起家常。当然,不是老师的家常。我猜可能因为对面是老师吧,不可能一直不回应,那个学生后来跟老师说起自己。
他妈是个没有娘家的人,或者说,找不到娘家。他爸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她在大街上,像一张被丢弃的纸,被他捡到家里来。他是个残疾人,没有什么励志故事的普通的残疾人,正常情况下,他是找不到女人的。他拖着残疾的腿,有一门不太挣钱的手艺,老师说,应该是修拉锁或者修鞋之类的。按那个学生的说法,他爸的意思是,初中念完,就学门手艺,找个师傅,学个修车什么的,能维持生活。维持生活,可能意思是,让真实收入水平能到达低保线以上,能真正地做到最低限度地保障正常生活。
那个晚上,他妈过来接他,老师看见了。她拉着令人不适的长调回答着老师的问题。或者说,老师像侦探似的在她的回答中找到答案。老师说,接孩子来了啊。她说,从那边来的,可远了呢。老师想起来,他的家大约是在五公里以外,能到这儿,说明她经常来这儿。老师说,走着来的?她:嗯?老师说,你是不是走着来的?她:啊?老师说:你不是走着来的吗?她孩子说,那老师,我们走了啊。我送你们到家吧。不用了老师。老师看着他们走远,这时天色昏黄,即将入夜,他们在前边拐过去,被学校的高墙挡住,看不见背影。
生命继续着,无可奈何地继续着,无依无靠地继续着,比最烂的小说更无聊,因为可能我们只是拥有生命,活着,没有开端,没有发展,没有高潮,结尾平淡,没人注意。有些人有时间颠倒,有时间摔倒,有时间醉倒然后说没有这一切我就无法真正地生活。有些人从来就没有生活,只有生命,这肉体之重,让灵魂无力喘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