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孔子去世后,七十二弟子有的从政,做了卿相;有的回归故里,隐居不仕;有的则按照老师的模式,聚众讲学。多数弟子并没有因为孔子的去世而荒废了孔子的学说,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坚持“孔学”,进一步发展并光大了孔子的思想。其中,对孔子学说的发展起作用比较大的有子张、子夏、曾子、子游、澹台灭明等人。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为人心直口快,心高志远。孔子去世后,他在陈国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教授儒学,自成一家;子游也是孔子晚年学生中才智颇高的一位,孔子去世后,他继续从事教育,其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学派;澹台灭明则在楚国豫章的百花洲结草堂办校,收弟子三百多人,发扬儒学。
对儒学的发展与光大起作用尤其大的是子夏与曾子两人。子夏离开曲阜后,到魏国西河一带宣扬儒学,后来被魏文侯拜为老师,地位尊崇。但其主要心思依然放在对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上,投其门下的弟子众多,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后来的儒学大师荀子便是师承于子夏,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是战国时期儒学的大宗。
除子夏外,曾子也是开宗立派的大师,影响非常大。曾子下启子思,子思又下启孟子,最终形成了“孟子之儒”。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行“仁政”的政治理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正统。
至于是否存在过“思孟学派”,历来争议不断。说其存在,是因为至少从宋代起,“思孟学派”便被学者们认为得孔子真传,居儒学大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显赫。更为关键的是儒学大师荀子曾站在批判的立场认为子思、孟轲具有内在的联系,他们彼此前唱后和,主张一种五行说,受到一批俗儒的支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说其不存在,则是因为其学术著作《子思子》到唐代已经失传。一个学派一旦没有自身典籍,或典籍遗失,只剩下旁人的传言,便很难让人了解其具体情况,乃至相信它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