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起床后听音乐,无意间听到《岳阳楼记》,感觉挺好听的,然后就循环播放了好几遍,这让我想起一些往事。
记得我 12 岁时,第一次读到《岳阳楼记》这篇古文。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去禹州姥姥家住了大概十几天或者一个月吧,住了多久,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那个时候我们还叫禹州为禹县。
在那个蝉鸣的夏天,午后,烈日当空,热,真热啊!我一个人在姥姥家,躺在旧房子的旧床上,无聊极了,当时不知在哪儿找到一本旧书,然后读到一篇文章,它就是《岳阳楼记》。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整个夏天,我竟然没有一本书可读。那时,课外书于我还很奢侈。那时,我穷得叮当响。
《岳阳楼记》让我记忆很深的是这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时年少,我不懂它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一定是句名言吧!
后来,我爸去舅家把我接回,然后没几天我就去老家附近的小屯读中学了。
小地方的环境不怎么讨人喜,但是一位语文老师让我很敬佩,有次她抑扬顿挫地朗诵范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声音,透过时空,总是回响在我耳边,至今记忆犹新,仿佛一切还在彼时。
而现实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姥爷、姥娘(姥)、父亲,都已不在了。
时间呵!
前段时间看电视剧《清平乐》,宋仁宗时期,真是人才井喷的时代,像范仲淹、晏殊、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等,各个大名如雷贯耳。除此,还有很多当时被认为是二流的人物拉到其它朝代却是超一流的人物。
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历史长河中,我最向往的文化时代,一个是春秋战国,一个就是北宋。
《清平乐》那部电视剧,我还没看完,已看的几集,范仲淹的戏份比较多,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
范仲淹曾多次因谏被贬,梅尧臣因此作文《灵乌赋》劝他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多么震撼!尽显他为民请命的凛然大义。
再说岳阳楼,它可是范仲淹一篇文章写红的。
中国四大名楼,指的是山西鹳雀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都是因为名人佳作而传颂千古的。
话说当年滕子京被贬岳州,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
滕子京为了提高他政绩工程的知名度,并给了范仲淹一幅图(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岳阳楼记》。
他可真会选人!这个一不小心,让他和他的政绩流传千古。
要不是这篇文章,谁知道他?反正我是不知道。
范仲淹“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滕子京能有他这样的朋友,真是幸运啊。让我好生羡慕。
范仲淹在文中曾说: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他那个时代,他盼望着能与古仁人为师为友,而今,一千年后,我却盼望着能与他为师为友。可惜不能同在一个时空,只能通过拜读他的文章来神交了。
想想他的觉悟,再想想我的,我辈现在一心所在车子房子,境界不够啊!
不过正是如此,才要一直修炼。
2021.07.15 夜
上海 二联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