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一样:社会认同原理

作者: 二姐说育儿先育己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3:18 被阅读0次

有这样一个实验:

科学家选了一组特别害怕小狗的学龄儿童,每天给他们看20分钟影片,内容是一个小男孩快乐地跟狗玩耍。

仅仅过了4天,67%的孩子愿意爬进围栏跟狗玩耍,一个月后,比从前更乐意跟狗互动了。

这个实验要说明的是一个原理:社会认同原理。

即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据销售兼励志顾问罗伯特说: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简而言之,同一个行为,做的人越多,越显得正确。

观察下我们朋友圈微商的行为,喜欢晒单,或说又有多少多少人买了咱们的产品,这也是典型的利用社会认同原理。

再想想那个经典的抬头望天的实验,不信,你上街抬头看看,保准有人经不住好奇,跟着一起抬头看,开始是一个,后面是两个、三个、四个......直至一群。

那么社会认同原理,是怎么来的?

可以说,它是人类进化中的产物,看下动物的反应,像赶羊群,不需要赶一大群,只要赶其中几只,后面的就自动会跟上。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但某些习性跟动物的区别却不大。

在按照社会认同原理行事时,有两个相关条件,一个是相似性,一个是不确定性。

相似性,也就是说,人更倾向于模仿跟自己类似的人的行为。

举个例子:

一个3岁的小孩,喜欢玩水,爸爸决定教他游泳,但小孩每次去游泳时总要套着游泳圈,爸爸想尽各种办法,想让他摘掉游泳圈,都没成功。

最后小孩摘掉了游泳圈,是因为,跟他一起玩的小伙伴游泳时,也没戴游泳圈。

学到一招了,以后在引导女儿做什么事情时,可以利用这个原理。

当然,针对小孩,也要注意这个原理的破坏性,比如电视上暴力低俗的动画片,和没完没了的广告,孩子一样也会模仿的。

关于相似性,还有些比较负面的例子,是关于自杀或者暴行。

比如前几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和攻击幼儿园事件。

开始是新闻上大力报道了这样的例子,几天后,同样的事件竟然不断发生。

真是可怕,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这也是著名的“维特效应”,两个多世纪以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说,叫《少年维特的烦恼》。

小说轰动一时,但故事以主人公维特自杀而告终。

这本书让歌德名声大震,也在欧洲引发了一阵自杀浪潮。因为影响太过激烈,好几个国家把这本书给禁掉了。


除了相似性,再就是关于不确定性。

在外界信息不明确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

新闻里,我们听过类似这样的消息:一个人被歹徒迫害,周围有人,但没人伸出援手。这种事情多半发生在城市,而且是人多的场合。

每当碰到这种新闻,大众最多的评价就两字:冷漠。说城市没有人情味,人心不古,变得自私自利了。

其实,还有更深沉的原因,也是这个社会认同原理。

旁观者里没人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所谓,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城市的特点是:喧嚣、变化快,人们很难确定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性质。

城市人口更多,目击潜在紧急事件时,多个人在场的概率更大,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大家都想着“说不定有其他人会帮忙”。

跟小地方比起来,城市居民彼此认识的不多,多半是陌生人。

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旁观者在悄悄的观察其他人的表现,看着其他人没什么反应,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结果导致没人主动伸出援手。即“多元无知”状态。

当然,也有可能危险积累到这样一个程度:某一个个体不受看似平静的其他人所影响,采取了行动。

为了验证这个论点的真实性,科学家也做了很多亲身的实验,结果都一样。


那如果是以后自己碰到需要救助的情况,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首先要消除旁观者的不确定性,告诉他们怎样提供帮助,谁该提供帮助。

比如某人突然头晕倒地,需要马上叫120,此时比大声喊救命更有效的办法是:看着人群中的一个人,假设此人是为女士,穿红裙子,可以说:“穿红裙子的那位女士,我需要帮助,请帮我叫辆救护车来”。

这样一句话,消除了一切有可能阻碍或拖延救助的不确定性。

以上的例子,说的是,社会认同原理,会受相似人群行为的影响,以及受不明确性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单独的。

但如果影响同时具备相似人群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条件,后果会更强大。

比如,好多年前的法*功邪教,那些信教的人,为什么会甘愿去死?

社会认同原理,可以说明一切。

社会认同原理,本质上是中性的,是社会进化中根植在我们头脑中的行为方式之一,就像汽车上的导航仪。

但是人绝对不应该完全信任社会认同这种自动导航装置,哪怕没有坏分子故意往里面添加错误信息,它自己有时候也会发生故障。

我们需要不定时检查这台机器,用该环境下的客观事实、先前经验、我们自己的判断来与之进行对比,确保它没出乱子。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也需要再多想一点点。

相关文章

  • 跟你一样:社会认同原理

    有这样一个实验: 科学家选了一组特别害怕小狗的学龄儿童,每天给他们看20分钟影片,内容是一个小男孩快乐地跟狗玩耍。...

  • 影响力

    《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 Chapter 4: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

  • 7/26/2017《影响力》D3

    第三大原理:社会认同原理 本章讲影响力的第三大原理:社会认同原理。 社会认同原理,是指我们在判断某一事情时,会受到...

  • 社会认同原理

    【同读一本书】2016-03-30-025 《影响力》 【原文】:43.9% {专家解读:为什么现在一些广告动不动...

  • 社会认同原理

    今天学习到了一个概念:社会认同原理。 这个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经常能够得到反映。这个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

  • 社会认同原理

    在《影响力》这本书里,社会认同原理是作者重点介绍的内容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社会认同原理和从众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有着...

  • 社会认同原理

    我在十字路口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我和对方司机全都受了伤:他倒在方向盘上昏迷不醒,我脚步踉跄地下了车,血滴滴答答地...

  • 社会认同原理

    社会认同原理是《影响力》一书一个重要的观点,作者西奥迪尼把社会认同比喻成脑子里的怪物。 一个常见的现象,电视台在播...

  • 社会认同原理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出来的,这样一来,偏...

  • 社会认同原理

    人们会看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 现场有大量人时,一个紧急事件被容易忽视,因为: 1.他们不知道这个有多紧急 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你一样:社会认同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ot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