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39页
提高觉察力和责任感最有效的问题应以寻求量化或收集事实的词语开始,比如“什么”,“何时”,“谁”,“多少"。不建议使用“为什么”,因为它经常意味着批评和引起防御心态,而且使用“为什么”和“如何”时,如果客户不合格,两者会引发分析性思考,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分析(思考)和觉察力(观察)是不同的心理模式,根本不能同时应用并同时达到最佳状态。如果需要对事实准确地报告,对其出处和意义的分析最好暂时停止。如果我们需要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最好表达成“是什么原因......“;“如何”的问题表达成“做这件事情的步骤是......”这里能引发具体和真实的回答。
I:文章的背景是关于“教练”能力的学习。教练,是源自于体育的一个概念,现在逐渐延伸到个人成长、企业团队建设、领导力发展等更多领域。但无论是哪个领域,教练的核心是一致的,通过开发自我潜能帮助人们学习成长,重点是帮助促进而不是教授。
教练的很重要一个方式,就是提问。开放式的问题,需要的是回答者描述性的回答,在整理回答思路的时候可以促进被提问者的自我觉察能力,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挖掘。
因此文中提出,为了提高觉察力和责任感,在做相关提问沟通时,不建议使用“为什么”来开始提问。一般提问者用“为什么”的问题,是想寻求事情的因果关系或者背后真正的原因。但是用来提问对方时,经常意味着批评,容易引起防御心态。而且有些问题用一连串的“为什么”,还会让人们隐隐的担忧会有问题陷阱。
比如说一个人提交任务时间延迟了,“为什么晚交了”会有很明显的指责意味,很容易让人下意识的寻找“借口”来逃避责任 ,而不是真正的去寻求原因。但是如果问题换成“是执行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么”的方式来提问,显然会让回答者放松心态,更有利于挖掘背后真正的原因。
A1:在接触“教练”这个概念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管理风格算是“支持”或者是“授权”型的。但是接触了教练相关的一些理念后,发现自己原有工作方式还是相对简单的“指令型”。从提问方式就是很简单的表现“为什么”“怎么回事”几乎是工作沟通中的口头禅,“为什么这么久才完成”“为何这个事情完成的这么差”“为什么这个文件还没下发”“为什么交上来的东西还这么多错误”等等诸如此类。就算有时我自己觉得已经是强压怒火,来和他们沟通这些问题时,但是下属反馈给我的原因,其实我自己很明白是“借口”。当然也会拿“这是借口”去指责他们,但是现在看来,防御心理造成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反思存在的问题,而是相信了他们自己找的“借口”,因此有些错误会重复犯,或者为了不犯A错误,结果犯了B错误,比如确保完成时间而忽略了完成质量。
A2:因为之前已经养成了一定沟通的习惯,因此要改正需要后天练习,并经常提醒自己。
一是加强练习,在有些沟通力的书籍中,也会有转化问题的联系,要多做些相关练习。
二是在提问前,给自己三秒钟时间再把问题说出口。在这三秒钟,尽量能够将“为什么”开始的提问方式改变一下,比如说前面A1中提到的:
“为什么这么久才完成”换成“什么原因现在才完成,碰到什么问题了么”;
“为何这个事情完成的这么差”换成“这个任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么”或者“完成这个任务时碰到什么困难了么”;
“为什么这个文件还没下发”换成“现在下发这个文件有什么问题么”;“
“为什么交上来的东西还这么多错误”换成”这次交上来的文件错误比较多,是什么事情受到影响了么?“
三是把自己这方面的问题也告诉自己身边的人,当他们有不舒服的感受时,让他们多提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