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读书的魅力。
书籍是知识的结晶。人们可以通过书籍很快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人带来不仅是知识,还有快乐,能陪伴人们走出孤独,能帮助人们走向成熟。
古人用学富五车,还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在古代不仅要会读书,更要会背书、会用书。到了今天,人们基本上都要通过十多年的学习,过去的学富五车到现在基本上算不了什么,因为在最早的时候书是用竹片做成的,不仅沉重,书中也写不了多少字。今天,人们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不仅有文字书,也有视频书,书的种类不可谓不多,书的内容不可谓不丰富。
古往今来,读书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是古人对读书的赞许。包括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领,都是酷爱读书的人。富兰克林也曾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今天,人们对读书的需求达到更高的程度。读书往往陪伴人走过一生。张潮有一段话说的比较好,“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用看月亮来比喻读书,形象而贴切。形象的说出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感受。
人们通过书籍来传递知识、铭记历史。书籍自诞生以来,就陪伴人们左右。可以说如果没有书,人类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人类文明更不会达到今天这种程度。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闲暇时光,持一杯茶,捧一本书,或就着春光,或秉烛夜读,遨游于书籍给我们营造的知识海洋,漫步于书籍给我们创造的知识森林,飞翔于书籍给我们擎起的蔚蓝天空,该是多么的惬意。工作时间,遇到问题,遭遇瓶颈,在书籍中探寻答案,常常能为我们答疑解惑,使我们茅塞顿开。书的世界也同样丰富多彩,有的书如饭后甜点,有的书如饕餮大餐;有的书深入浅出,有的书晦涩难懂;有的书浅音低唱,有的书鼓声雷动。
读书不仅要读深,更要读透,不能死读书。曾国藩有一段关于读书的话很有见地,“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系统解答了读书的几大困惑,说的是读书之前首先要有目标,要求我们读好书,如果没有目标、没有选择,难免会陷身于知识的海洋,不知道何去何从。第二是要要有识,处处留心皆学问,你善于在书本上读有字书,也善于在社会上读无字之书,另外在专业的基础上,要拓宽广度,不然容易拘泥于狭窄的专业。第三是要有恒心,读书在很大程度来说是一件苦差事,特别是增长知识和能力,都需要我们保持坚持不懈的毅力,真正把书中的知识变成我们的行动、习惯。正真让我们成为知识的主人,系统提升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变得真正强大,让我们变得更有益于社会,这才真正的善莫大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