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速》讲的是高速公路上的堵车事件,读完的第一个感觉是细节描写细致到方圆十米内的车名,每辆车上的人物特点、性格等描述得都非常准确。第二个感觉是层次铺设很自然,从一开始堵车人们的不耐烦,互相不认识,都不愿意交流,到后来慢慢开始交流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再到后来大家抱团取暖,为了不忍饥挨饿,他们组成小团体,分工合作,每个人的感情也开始熟络起来。
表面上是堵车,读完可以看到一些社会运行的规则,比如在遇到苦难时,有人选择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有人自私狭隘,只想独活。整篇文章有一种熟悉的氛围感。就是危机来袭时,总有那么几个人在利益面前选择了自己,总有那么一些人正义之师可以随机应变,迅速站出来带领大家度过难关,在欧美的很多影片中都有这种相似的结构。
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虽然是堵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结构的缩影。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大家各司其职,就像社会中的每一员。我们都在这条叫做生活的高速公路上拥堵着,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使命,但大家最终都奔向同一个地方,也会到达同一个地方。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意蕴很深刻。虽然我说不出来,但是我能理解他的意思。
《售棉大路》讲的是人们去卖棉花的路上,因为人车太多造成拥堵的事情。第一个感受是细节描写很优美,对环境的描写画面感十足,符合我的审美。第二各感觉是朴实无华,把中国农人骨子里的淳朴、地道等特质刻画得深入骨髓。第三个感觉是叙事紧扣主题,紧盯四个人的故事铺设情节,选取的范围较小,读完印象深刻。
这是一件普通的卖棉花的事情,写出了特定人群质朴的人情世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读完总会想起特殊时期的某件事情,比如小手跟父母去上公粮的场景。满满的都是回忆,回忆一段时光。
两篇文章非常结构相似,但是写法大不相同。《南方高速》的视野和站位明显高于《售棉大路》。前者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后者是一个时代的一个代表片段的缩影。前者有宽度,后者有深度。前者叙述较多,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比如尊重他人隐私,不八卦。后者呈现较多,带有明显的拉家长的文化,这是我们的文化特色。从美学角度来看,我还是喜欢《售棉大路》这篇的,里面对天空、景色等描写很写实、很美。从哲学角度来看,《南方高速》略胜一筹。
他们的相同之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等待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有假有实,都是为了找存在感,突出优越感。还有它们都成立了自己的小团体,只是《南方高速》组织性比较强,《售棉大路》则是遵循传统,男主外女主内。
两篇各有特色,我个人比较偏爱《售棉大路》。可能因为我受传统思想影响得多,对那个时代还有印象,还是一个妥妥的乡村宝。以上就是我的感受啦,说实话,上了老师那么多课,终于能写点感受出来,我还是很兴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