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的,总能想起许多家中往事,想起我家还没盖房子之前,就称呼它为老屋吧
那时家中还是瓦房,堂屋三间,东屋两间。由于老屋多年承受雨打风吹,难免“漏洞百出”。屋里“下小雨”的时候,也要赶紧拿出家里的盆盆罐罐去接着。平时每晚睡觉前,会认认真真打扫一下床铺,一定会扫出许多小土粒。
在我的童年,其实我最喜欢去的是东屋,不是因为它比堂屋更坚固,二是因为那里住着爷爷奶奶。我和弟弟都与爷爷奶奶很亲近,从小就喜欢在东屋混着玩,爷爷奶奶也非常宠我们,有好吃的都会给我们留着,我小时候的零花钱都是奶奶给的,因为她总说:不能让她的孙女站着看别人有东西吃。奶奶是个特别大方的人,出去买东西都是宁可自己吃亏,说别人也不容易,不能让人家亏。
记得小时候还是奶奶教我背的乘法口诀,用圆珠笔写在一小片纸上,我拿着那片纸满村的跑,扯着嗓子大声的喊,却也终于在入学前,比别的小朋友多了一个炫耀的资本。奶奶是正正经经上过学的,报纸和书都能读下来,以她的年纪,其实是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相比奶奶,爷爷好像就逊色很多,爷爷是不识字的,而且个子不高,而奶奶却身材高挑。不知当时是什么成就了这么一桩姻缘。爷爷是个敦厚老实的人,年老时,耳朵很背,但却是你小声且缓慢的跟他说话,他能听的清,你大声的嚷嚷,他反而听不到。家里的饭都是爷爷在做,奶奶几乎是不下厨的,爷爷从没有什么怨言或牢骚,总是做好了饭,等着奶奶回来吃。
奶奶喜欢打麻将,每天都有牌友来找她,有时也去别人家,总是输多赢少。每次赢钱,总会给我买些小零食带回来,有时是一袋葡萄干,有时是冰淇淋,输了钱也不生气,该干什么干什么。奶奶打的不大,可每年总会输掉几千块,家里人也从不劝阻,因为觉得这样对老人的健康是很好的,每天出走走,锻炼身心,尤其是头脑,所以奶奶一直到老身体都很好,清瘦,却耳不背,眼不花,八九十了还能穿针引线。奶奶的生活习惯一直很好,早睡早起,不爱荤腥,爱吃素菜、各种豆类、杂粮和瓜果,也喜欢吃辣的,这些都是她长寿的原因吧。
高一的暑假,一个非常炎热的下午,爷爷离开了我们。其实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却还是痛苦不已,这是离我而去的第一个亲人,我不能承受。以前总是觉得生老病死是电影中,小说中的情节,却没想到,它离我如此之近,有一天,它也会发生在我身边,发生在我的家中。爷爷是食道癌走的,时间很短,年龄大了,医院不做手术了。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我是怎样挂着满脸的泪水通知亲人们,而且整个丧事,我现在几乎没有一点印象。我曾试着努力回忆,却也是模糊一片,只记得人很多、很吵、很乱......
爷爷走后,爸妈就不让奶奶开火了,而是跟着我们吃,妈妈是个非常合格的媳妇,根据奶奶的口味,妈妈总是炖各种杂粮的粥。软糯的甜南瓜,早上给奶奶蒸着吃,晚上给奶奶煮着喝,我们家的饭也越来越淡。每次饭菜都是盛好端到奶奶屋子里的。奶奶还是会出去打牌,妈妈就等到奶奶散场回来。奶奶和妈妈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嘴,也是一段佳话。
高中住校,每月只能回家两天,每次到家,背着书包先到奶奶屋里坐会,说几句话,才会回到自己的房间,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也还是喜欢到奶奶屋里看电视,虽然有时只是坐那陪奶奶听听戏。对于爷爷的去世,奶奶没有发表过任何评论,一切如常。
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每次回家见了奶奶,也只是说一些我在学校发生的事,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爸妈也总是说奶奶身体很好。毫无预警的,那一年的元旦,姑姑问我要不要回家一趟,到了家才知道,奶奶病了,爸妈说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直到春节到家,才从哥哥那了解到,其实远不止如此。那时,奶奶已经下不了床。过年在奶奶屋里待久一点,我都会流泪,却又不能让奶奶看到。奶奶越来越吃不下饭。我们几个孙子辈的床前逗笑,奶奶也没什么反应了。腊月二十九号清晨,我刚起床,突然听到一阵哭声,心理咯噔一下,给哥哥打电话时已经浑身颤抖,让他赶紧回来......
按照爸妈的意思,让奶奶在家过完了年才送她走。在出殡的仪式上,虽然鼻子发酸,我去没有真正掉一滴泪,不知道当时在压抑什么。但是事后每每想起,都会咬着被角,默默流泪。一如现在,写着文字,却抑制不住的已经泪流满面。
总是会想起:爷爷奶奶也会像小朋友一样拌嘴,要爸爸妈妈耐心劝架才会和好...
当院子里的那颗老香椿树落叶落梗时,奶奶总会一根根的拾起,用绳子一把把的系好,整整齐齐的码在墙边...
每当村里有会时,爷爷都会偷偷塞钱给我,我会撒了欢的往会场里跑...
奶奶虽然头发花白,却依然每天梳的整整齐齐,在后边挽起...
爷爷把手背在耳后,歪着头努力听别人讲话的样子...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