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

作者: lazytiger | 来源:发表于2021-07-26 01:20 被阅读0次

在大巴窑图书馆,我借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写一个拉车夫的悲惨命运,是战争背景下的,具体是军阀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记不清了,小说直接描写战争的场景不多,只写了祥子被稀里糊涂地捉到兵营,丢了自己的洋车,又稀里糊涂地逃出了兵营,顺带牵了两只骆驼,因此得名“骆驼”祥子。当然,全文和骆驼没直接关系,“骆驼”更像个寓意。这么一想,似乎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这本书的特点是对小人物的细腻刻画,无时无刻的,融入了平淡的生活里,小人物就是芸芸大众,为了活命,苟且偷生,被战乱牵动着,生死难料。

后来借了老舍的《离婚》,一本中篇小说。老舍被誉为幽默大师,这本书算是了,但从他的序言里,他不认为这个作品如何的好,说是为了应付出版社的。从尾声的自白中,老舍对幽默的看法让我心悦臣服,这期间碰巧的是,我正在整理四年前写的关于幽默的书,我是刻意写幽默的,与老舍这样不为写幽默却被认为是幽默的人相比,真是天上地下,自惭形愧了。

后来借了老舍的《我这一辈子》,这书名其实是本独立小说,而我借的是以此为名的老舍的各个小说的节选合集。《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巡警的生活,也是战争背景……好吧,姑且把老舍节选的这些作品都定在这个背景下,免得重提啰嗦。另一个是《老字号》,关于绸缎庄的。另一个是《黑白李》,关于哥俩与个女人的纠缠。还有《断魂枪》,关于从镖局退休的一位武林隐者的故事。

好了,有以上作品的铺垫,本文的主角登场了。从以上我已了解了《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巅峰之作,长篇小说的巨著,《我这一辈子》里有它的节选。我这人有个毛病,一旦读起来就要善始善终,既然料定这是老舍的代表作,便不敢轻易去读,而是把《我这一辈子》里其他文章的节选读完后才读的,毕竟读完一本书也是善始善终啊。然而,这才开启了《四世同堂》。我不知道所节选的属于小说的哪个部分,唯有借来原著对对了。

在兀兰图书馆,我找到了。

上下册版本

顺便说一下,就国家图书馆的规模来说,兀兰的算大的了,大巴窑的临近方便,可如果找不到想要的,我就想起兀兰的来。当然,本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先搜索的,可我没这个习惯,我喜欢在书架间来回漫游,挺享受的。

我借到的是挺厚的一本,不亏为长篇了,可拿回家一翻才知道只借了下部,而以上读过的节选不在其中。为这粗心大意我稍感内疚,毕竟跑了几十公里借的呀,怎就没看清书名?而且已经知道是长篇巨著,怎么会只是一本书呢?我立马搜索了网页,发现上部一共有四本,都已借出 -可能大家都知道读着慢,不敢两本一起借 -便留了下部在书架,被我这不长眼的借去了。好了,我可以料想那几位看完上部却找不到下部的读者的很快“断粮”的焦急了。

既借之则安之,从半截读起,我很快也进了状态。全书共100章,下部从第47章开始。老舍的语言非常舒服,很多用了老北京的方言,应该说,老舍的作品就是写老北京的 –解放前,称之为“北平”,贯穿作品的始终。令我惊奇的是,很多方言是有字可寻的,虽生僻了些,但一读出来就认识了,和我家乡的某些方言很像 –我家乡在北京北部的张家口市,直线距离二百公里,看来沾染了北京不少气息。

除了语言舒服,对众多角色的了解上若没有之前读过那些节选铺垫,恐怕状态也欠佳。这部集大成的作品里有白巡警、拉车夫小崔、绸缎庄的老板祁天佑,会点功夫的金三爷,等等,简直是把各个小作品的人物特色有机地重新汇编了。每个人的背后都是故事,或者这么说,读巅峰之作也需要对周边作品的了解。又或者这么说,了解一个作者,就是了解他的全部,尤其他所写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段历史、一座城市、一个文化。

人物的特色很鲜明,汉奸、烈士、忠臣、还有中间过渡的人物。就说这过渡的人物,其实最难写,徘徊在各种特色或者说思想主义之间,可又要显出自己深层的个性来。这就是全书的主人公祁瑞宣。对他的心理刻画之细腻有时想起来倒挺啰嗦的,基本概括为:他爱国,有节操,但因为妻儿老小要养活,不能利索地反抗侵略,只能靠他的“气息”了。他鼓励那些能够利索的人果断去行动,也被已经比他果断的人所影响着。他是矛盾的,时刻被拉扯着,在亡国奴的身份下更是痛苦的。其实我读他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广义地说,看到了像我这样似乎有点理想但又屈就于现实的。“理想”的口号已被我写入自己的书中并高调于各个对外形象中,然而至今依然原地踏步,这个深沉的高雅的崇高的理念与其说被蛰伏着,如今只得承认,和瑞宣一样,我也就是个懦弱的人。

其实把现在的生活和战争下的对比似乎欠妥,亡国奴下的生活的变迁在老舍笔下是那么自然,从开始的反抗、矛盾、到沉默、无奈、最后的习惯,硬要比较的话,在现实处处是影子。就拿这两年的疫情说吧,先是要全民戴口罩,很多人不习惯,有怨言,可如今也习惯了,不带反而像没穿衣服出门似的;后来让进出各地扫码,慢慢佩戴了追踪器,于是又有怨言,说担心行踪隐私,可现在也习惯了,自动掏出手机来扫。这些都是顺应政策,主要的区别是,制定政策的是谁?广义的说,不在乎是谁,是所制定的是否有惠于老百姓……其实再往下想我是困惑的,再说下去也怕触犯了什么。而现实上,我们顺应了。这就是我与作品的共鸣。

共鸣,若一个故事在现实重现了,这个故事便是真的,与我们的记忆无异。这就是文学。

其他让我醒目的人物就是反派中的大赤包,豪放的汉奸之首,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耻辱,只有名利,能把这个写的这么纯的不得不佩服老舍了。文学,不就是提纯的吗?

看似啰嗦的场景和心理刻画不断重现,慢慢的,不觉得罗嗦了,长篇的意味就在这里,每一次的重复都叫人重新嚼咂一番,而作者的语言依旧那么自然。封面上有学者这么评价了:老舍的自然就是把矛盾写得平淡,却让人不禁去思索。比如瑞宣看到住在隔壁院子里的侵略者也牺牲了,他们的家人也失去了丈夫、父亲和儿子。战争到底是什么…… 还有本来只为文雅的钱默吟,被诬陷入狱受刑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反抗侵略的战士。这也让我联想到自己,我觉得自己的一身书虫气就是没有“入狱”去洗礼,书虫就是书虫,而那些奔赴战场的勇者们,就是那些为了理想真正付出行动的,其实很多,其实就在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

带着这些印象和震撼,我不禁想看看搬上荧幕的电视剧是怎么演的。YouTube搜索到黄磊主演的版本,我快速跳看了几个镜头,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只要说几句话,几乎被我马上认出了,看来这个版本还是忠于原著的。然而,电视剧毕竟有局限,各种人物的心理刻画怎能用视觉充分展现呢?而且背景的音乐搭配的总给人热闹的幽默劲儿,而我没觉得这部作品是幽默的。是的,我说过老舍是幽默大师,也承认这部作品里依然点缀着幽默,可它的基调就是悲壮的,不容得任何轻快的来打扰。另外,人物的样貌上有失于原著,比如冠家的两位小姐高第和招弟,高第并不美,可电视上两个演员都很美,这个样貌之差是大赤包偏爱招弟的主要原因,怎能不拉开距离呢?无奈,现在是个演员就漂亮啊……罢了,这么说人家电视剧有些唐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反正我翻了翻就不看了。

之前不是说只看了下部么?很快就看完了,我怕有人还了上部会被马上借走,就在网页上预定了,即使这样也要等两三个星期吧。我等不及了,又去了兀兰,看到了另一个版本,上中下三部,就取消了原来的预定,把另三本全借了回来,料想看一本半就补齐了,而之前《我这一辈子里》节选的就是小说的开篇。也得知原稿其实只到第87章,后面的遗失了,是从英文译本翻译回来的,那时老舍已离世,但译文尽量保留了作者的语言风格 –反正我读着时没注意语言的差异,很自然。

总的说来,这种倒着读的方式还是第一次,读得并不费劲。下部已经了解了各个人物,现在开始欣赏开篇怎么一一介绍人物了,更注重细品,有了温故知新的感觉,不知这算不算开创了长篇小说的新读法呢?

由此,我想到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也是英文翻译回中文的,它的结尾是抗战的开始,当然,不止局限在一个城市,但就时间的承接上,姑且和这本书接上了。林语堂是文学泰斗,《京华烟云》语言之美和故事的宏大都是值得惊叹的,细品起来,和这本书虽不同,却都是好书。能震撼人心的,唤醒情操的就是好书。我也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长度和《四世同堂》旗鼓相当了,就题材,也应该相近吧,只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段。这么说有些唐突,《战争与和平》我在两年前只读了开头几页,没读下去,我感觉到读懂它需要历史和文化积淀,所以东抓西抓地补充起来,各种国家的历史、地理什么的,读着读着,倒把这本巨著给撂下了。如今,机缘巧合让我读了中国版的 “战争与和平 “,勾起了最初的计划,应该回炉看看俄国版的 “四世同堂” 了。再说一遍,我还没看,所以这么个对比有些唐突,仅站在求知的角度吧。

啊,读书,我已近不惑之年,现实的东西越来越窘迫了,可还是放不下读书的计划,心里总有个脉络,乍一窜罗至少有十来本书吧,而且都是好书。已读了这么多年,也剩不下多少年,必须读好书了。目前想来,多集中在心理学和哲学上,本来文学是用来调剂的,不料没兜住嘴,写了这么多零碎,实在不值一提。既然已经读了,既然觉得好,写下来仅此留念吧。总有个时刻,这个读书梦会圆了,那时,还会读,会更轻松了。那时,也会坦然付诸行动了。

Lazy tiger

2021.07.26

相关文章

  • 盛世团圆

    读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直在考虑读后感的题目作何。四世同堂,本应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应是纵...

  • 关于《四世同堂》的三重感想

    老舍的《四世同堂》看完已经有几天了,但迟迟没有写读后感。不是这书没有写读后感的意义,而是一时不知从何处写起。 《四...

  • 《四世同堂》(4)

    @汪宁远 《惶惑》读后感 《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曲《惶惑》,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部分,描述了“小羊圈”中几大门户在劫难...

  • 读完此书,我只觉得无话可说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读完,我却总也写不出来读后感。 不像沈从文的故事,可以说情感,也不像钱钟书的故事,可以说文笔...

  • 时代!!时代!

    《四世同堂》随想或曰读后感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倖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

  • 文章被锁定,摸不着头脑

    今天结束了《四世同堂》的阅读并完成了读书笔记,晚上刚敲好了的读后感准备发出去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提示说内容不符合标准...

  • 无语子,刚写的文章又被锁定了

    刚写了篇千字读后感,还是《四世同堂》的,自认为没有什么措辞不当的地方,但当我修改润色,满心欢喜的发布后,又收到一条...

  • 《四世同堂》读后感

    现在想想,脑中能回忆起一座大城市北京(平),一条小小幽深巷子。斗转星移,万物乾坤。作家老舍选择了极具中国特色...

  • 《四世同堂》读后感

    最近差不多都是5点半以前就醒了。 这两天痴迷着看完了《四世同堂》,看到不是很认真,感觉自己是追故事情节去了,没有好...

  • 《四世同堂》读后感

    八年时间,八年侵略,从北平被侵占到解放,四世同堂即是小羊圈的故事,也是一部历史。 看完才明白,四世同堂不是代表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世同堂》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dw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