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你可记得
土地的芳香
妈妈你可知道
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 一杯酒
一朵云 一生情……
雷佳的这一曲《乡愁》朴实而又暖心地唱出了许多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乡愁是席慕蓉模糊的惆怅;乡愁是三毛梦中的橄榄树;乡愁是余光中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莫言家乡的红高粱……
久在异乡,总是会思念家乡,怀念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声鸡鸣,一声狗吠。
故乡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世界上所有关于故乡的思念,都可以变成一首首绝妙动人的诗。人在异乡,总怀念故乡的味道。
唐朝诗人宋之问在《渡汉江》一诗中,把一位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还有到达故乡之时那种特殊的情感,用细腻的文字描写得深入浅出,“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7岁高中状元,86岁荣归故里,回乡的路,贺知章走了近50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人一涉及归乡,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特别是快要到家的时候,都有一种急切的心理。
刘邦曾经在打击黥(qing)布叛乱后顺道回到故乡,对他的父老乡亲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故乡的情感,非得游子不能体会。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诗人叶燮说:“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猛然间听到外面有说家乡话的声音,伸头一看,才发现那挂在船头的已经是故乡的明月了。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今天来聊叶燮(xiè)(1627年11月6日—1703年),字星期,号已畦。浙江嘉兴人,清初诗论家,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诗人,也是个文学评论家。
曾以浙江嘉善学籍补诸生。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叶绍袁、沈宜修幼子。
其所作《原诗》影响甚大,其论诗曰生,曰新,曰深,以险怪为工。
康熙九年进士。康熙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在任参与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
可是,在平定三藩动乱中,叶燮一心为民,不惜与上司发生龃龉,最终被贬谪为民。
后来,怀着忧愤和惆怅,叶燮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江。这首诗就写于途中。
至于苕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江的一条河流。
作者久居客兴,后乘舟沿笤溪回吴江横山,作此诗写自己途中的感受及乘舟回家归途所见所闻的一些感人的情形。
这首绝句写得温柔细腻,很有情味。
《客发苕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清代·叶燮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点出回乡之由——久客外乡,接着写买舟回乡。
后两句写已闻乡音、已见乡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时间之快也回应了首句的“趁疾流”。
表现了诗人久客在外而一朝得以返乡,途中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
诗作的后两句将游子归乡途中迫不及待,忽然听到乡音、看到故乡山川时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客居在外的心情像流水一样起伏难平,水又像客子的愁苦一样涌流不断,趁着急流扬帆赶路。
客心:游子之思。如:像。 疾:快速。
诗的开头两句描作者归家时的心情。首句写久在他乡,人心思归,思乡的愁绪像流水一样绵绵不尽。
次句则写舟行之急与作者之归心似箭。由于作者沉浸喜悦之中,无暇顾及船外景色的变化。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忽然间从船窗传进了吴地的方言,抬头一看,月亮已经挂上船头,原来已经回到了家乡。
忽讶:忽然惊讶。 故:故乡。
诗的后两句写猛然间听到外面有说家乡话的声音,伸头一看,才发现那挂在船头的已经是故乡的明月了。
用“忽诈”二字,不仅显示出了船行迅速,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了作者得以归家的愉快心情。
在中国古代众多描写思乡之情和归家时喜悦的诗篇中,这首七言绝句却写得格外轻灵活泼,别有情趣。
作者将自己亲身的感受,用凝炼的诗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