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的书单,早就已经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着被翻阅。
心血来潮的时候,跑到便利店买了几只笔,还打算在读到精彩处摘抄下一些感悟深的句子,以便日后翻阅。顺便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用这些读到的精辟装点一下自己那算不上文雅的谈吐。
等候,就像十六岁的少女,总是幻想着十八岁的生日。虽然知道它总会到来,可心底里却总希望一觉醒来,就是十八。那种对美好幻想的强烈期待,在心底疯狂骚动着,在不被察觉中悄悄地扎下了根。
书架里的书,在夜以继日的奋斗中被快速的啃完一本又一本。然而,在啃书的过程里,那种最初的忘我,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力的分散,渐渐地,对看书产生了一种倦怠感。尤其是看那些非故事性的书籍,理论和案例的分析,虽然作者用各种手法,文字的趣味性,案例的现代性等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不得不说这样的书,依然有着它的阅读困难。
啃一本不是自己擅长的内容的书,就好比用犁刀耕一块久未栽种的荒地,其中的难度可见一斑。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几度想要放弃,却最终还是倔强的坚持。因为过去的经验早已经十分明确的告诉了自己,一旦放弃,就以为着再也不会继续。
小的时候,总想着考试要打一百分。于是拼命学习,上课无比积极,认真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考试几乎都能拿到满分。后来,学习的科目变多,有着科目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满分的。于是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再后来,学习的兴趣减少,爱好变多,精力被分散,目标也就越来越低。
到后来,干脆只要在及格线以上就可以了。,优秀这种事,再与自己无关。这样每天都可以轻松,自在的玩耍,学习反倒成了一种的任务,只要完成就足够。
后来才明白一个道理,你把期待定得越高,你对自己的要求就越严格,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会差。反之,一旦降低了期望值,对于自己行为的管控能力也就开始降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可惜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站在了书山脚下,学海岸边,蓦然生出的无力感让人颓丧。
所以现在看书,也重新成了自己学习的一种机会,只是这种学习不再需要分数,学到多少全凭自己的本事。
读不下去的时候,脑子里就不自觉的又想起了学生时代的经历,于是越发的不敢轻言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也就意味着自己又颓丧了一个层次。
书架上的期待,仍像十六岁的少女。这一次,怎么也不愿意,让少女的期待落了空。
期待若是一次次的落空,那么,对于期待本身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结果的期待,倒不如什么也不期待,那么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一种惊喜。
可是若没有了期待,这样随处可得的惊喜未免太过平常。人生如果成了这般模样,那可真是不敢想象。
我不敢继续去想象那样的未来。也不愿让自己毫无期待地度过以后的人生,哪怕现实远低于期望,也仍想做些什么,起码没有辜负流走的时光。
人生的试卷,没人能打满分,及格也不容易。可这一次,不想仅仅只混个及格而已。
夜深了,明天,又偷偷迈出了她那不易察觉的一小步,自己也要朝着明天,迈出坚实的一步。
现在就从打开那仍未可知的故事开始,让久等不再等得更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