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带着儿子去游乐场,场馆里的充气玩具船坏了,用栏杆围起来。儿子想上去,我阻止了他,并且告诉他船坏掉了,栏杆围起来的意思就是禁止入内。
儿子挣扎了好几次,还是被我拦住了,有些不高兴。就在这时候,有一个稍大一点的小朋友爬上去了。
儿子立刻指着那个小朋友说:“小哥哥上去了,他为什么能上去?”
那个小朋友的母亲就站在旁边,低着头玩手机,并没有丝毫要阻止的意思。
我蹲下来,抓着儿子的胳膊跟他说:“船坏了,围起来的意思就是不让进去。而且妈妈看到上面清楚的写着‘禁止入内’。我要求你这样做,别的孩子有他的父母管,妈妈要管的人是你。”
儿子说知道了,就蹦蹦跳跳的去玩别的东西了。
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依旧在船上玩着,他的母亲依旧低头看着手机。
先不评论父母陪伴孩子是否用心,光是母亲这样的表现,她就不该带着孩子出门。
一个人对警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不负责任;而一个母亲对危险的疏忽和放任,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2
玩手机导致孩子发生危险的报道比比皆是。
最差强人意的莫过于年初发生的温泉中儿童溺水事件。当时母亲背对着孩子玩手机,而孩子大约就在离她三四米的地方挣扎。由于母亲的视线和注意力一直牢牢的被手机屏幕吸引着,孩子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
这样的结局,让人痛惜孩子,但更多的是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母亲对孩子的态度。
作为一个成年人,带着孩子去玩水,深水区和浅水区通常都有明显的标识或者过渡,并且也会标明水深刻度。
与其说是家长忽略了这样的事实,不如说是在她的意识中根本就没有过孩子与危险的联系。她的出行计划和安排中,压根就没有考虑“潜在危险”这一因素。
父母认为孩子能够自己玩,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自己就能得到片刻的休息和刷屏时间。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的轻松,而带孩子出门却往往是一件充满了辛苦和危险的事情,要比在家顾虑的更周详、更细致。
如果父母能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在孩子玩水的时候,视线始终停留在孩子的身上,并且始终与孩子保持安全距离,以防意外。若是如此,一切就会不同了。
3
父母把游乐场所等同于安全,似乎是通病。
儿子小时候去游泳,每次都会遇到一个老人带着小孙子游泳。她说来游乐场所轻松,有服务员帮忙,并且地方宽敞有防护,比家里安全。
所谓的游乐场所比家里安全,不过是一厢情愿。
我就亲眼看见过一个不到半岁的小朋友在游泳时,身体前倾,重心偏离,一头扎进水里,孩子呛水了,受到惊吓,大哭不止。
当时我看个满眼,在游泳池的对面想要伸手扶助孩子,无奈手臂不够长。大喊陪护的老人,他们的视线却一直看向别人的孩子。
孩子缓解之后,老人开始各种抱怨,斥责服务员不尽责,没有尽到看管保护的义务。要求见负责人,要求给个说法,不依不饶。
拜托,您二老才是孩子的监护人。游乐场所是一个游玩的地方,看孩子那是要请保姆的呀。您只付了游乐设施的钱,却还要人家承担保护孩子的责任,恐怕这买卖赚头有些大吧。
作为孩子的陪护人,就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干什么的。
总是有些家长好奇心太重,别人聊天也想掺和;别人孩子玩耍也想看会儿;遇见个新鲜东西就停下来观赏一番;碰见人群扎堆也要凑上去瞧个究竟……
请问,您出门带的是自家孩子吗?还是心太大了,把出门带着孩子这件事完全忘记了。
4
如果说粗心能要人命,这话一点也不危言耸听。
之前提到了孩子温暖中心溺水身亡,是父母粗心所致;天津大悦城2孩坠楼身亡事件,也是父母粗心导致的;父母回家,孩子被落车中窒息身亡,仍是父母粗心惹的祸。
为人父母,记得下车拿手机,却记不住自己出门时带着孩子,下车时看不见后座上坐着活生生的孩子。说粗心,显得敷衍。可是,不是粗心,是什么?
心用在哪,注意力就在哪。心离开哪,哪就成了流放地带。
保护孩子,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和粗心,但是方式可以灵活。
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学会保护自己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保护伞,全权负责孩子的安全。不要逃避责任,更不要心存侥幸。你离得近一些,孩子就安全一些;你离得远一些,孩子就危险一些。陪伴孩子的时间,做保证全心全意,让孩子超越手机而存在。
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并不一定要寸步不离,况且也很难做到。
为人父母,要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和忠告,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学会认识规则的存在,并且遵守规则。
这个世界上,违反规则的人很多,对规则不屑的人也很多,但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保护他们安全的一道防线。如此,哪怕不能实时保护,孩子至少能带着规则这道护身符,保证自己的周全。
������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