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大乱斗37韩赵同亡

作者: 公子晋 | 来源:发表于2023-07-08 08:14 被阅读0次

    东周大乱斗37韩赵同亡

    作者:公子晋

    秦国一家独大,六国政治腐败,虽然没有柏杨说得好比“一根铁棒捣碎六个鸡蛋”那么轻而易举,但统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在这样一个一边倒的时代,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就不是很明显了,此时历史大潮正以其吞天吐地之势推动着千千万万大小人物的走向。总体说来,大都是时势造英雄,但也有造时势的英雄(梁启超有文论此),科学艺术上造时势的英雄确实很多。纵观战国时代,苏秦之流的纵横家最多只能叫借时势的英雄,而李悝、商鞅这样的改革家才是造时势的英雄,他们让国家提高了效率,以后想办什么事都好说。

    近攻也好,远攻也罢,就好似一个人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不能说近攻就是公理,远攻就是谬论。该啃的硬骨头早晚得啃,不管它远近,照地理距离来讲秦国得灭了韩魏再收拾赵国才是正道,那长平之战岂不大谬?其实当秦国军事实力强到一定程度时完全可以同时打击三晋甚至六国,虽然多国联军看似人数众多,但也不是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的,分化瓦解后再各个击破也不是没有可能。韩魏已被打服,秦国稍微一恐吓就会乖乖转为连横,此时军事实力强捍的赵国就成了主要消耗对象。在秦赵矛盾趋于白热化的过程中,燕赵矛盾也逐渐升级,也就是说软柿子谁都想捏捏。燕王喜见廉颇、乐乘流亡在外,以为赵国后继无人,犯贱又去打秋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也有三斤铁,李牧、庞煖连连击败燕军,俘杀燕将剧辛(一说自杀),让天下人见证了赵国的军事实力。燕王喜这厮是典型的小人,在这种白痴老爹带领下,太子丹也只能搞搞暴力刺杀了!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这年,由赵将庞煖牵头,楚考烈王冠名,春申君代言发起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运动,成就虽然也有(杀掉蒙骜),收效却不大。之前就有人不看好春申君和建信君,预测合纵只会使关东诸国裂缝加大,很可能陷入“助秦攻魏,以楚赵分齐”的局面,后来魏国把邺城割给赵国才避免了三晋之间的摩擦。

    楚考烈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能力的,他和春申君俩人配合长期奉行亲秦路线,不是躲就是跑,能割地就割地,实在无地可割时就迁都,偏安东南,听任自家的篱笆三晋被秦人拆也就罢了,还把西部领土拱手让给秦人做前哨,虽然也曾助赵合纵,但已回天无力等着进棺材了!

    春申君对门客的管理制度上是完善的,请假流程繁琐,而且不允许随便超期,都说人家考烈王无子,后来又说负刍是熊悍的异母兄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嘛!李园借春申君之口向楚王推荐他妹妹女环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春申君暂时收编女环也没什么争议,只不过黄式三竟采用小说《越绝书》记载(说女环和春申君私通不到一月就已经怀孕一月)来论定“春申何愚”,其实倒不如说《越绝书》作者在设计这个桥段时多么愚蠢,看来得向王某群教授请教妇产科知识了!

    韩国的领土已经急剧缩小,信陵君甚至把它当做魏国郡县来看待,这么一个小国想出的招也比较雷人,竟然派水利专家郑国修水渠来疲秦,结果使关中平均亩产为一钟,远远高于黄河中游的一石半,给秦国帮了倒忙。后来派韩非用外交手段挽救国家覆灭的命运,作为一个法家理论大师韩非是优秀的,作为一个外交家来说设身处地从秦王政角度出发也是套路牌,可扬雄和司马光这两个腐儒非要用君子的标准来评价韩非真是离题万里啊!李斯、姚贾和韩非政见不同,大家各为其主,可韩非却要对姚贾进行人身攻击,说人家“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用六国思维来衡量人才,惹得粉丝秦王政反感,最后被李斯、姚贾逼得服毒自尽。对于韩非我这么评价,学术界里他最伪,政治圈里他最真。文化人认为他是厚黑教主,可权力场的人虽然也学习他的厚黑理论,真正的高手只做不说。

    李斯是秦王政扳倒嫪毐、吕不韦的干将,也是秦国法家意识形态的贯彻者,秦始皇那是感恩戴德,自己位极人臣不说,儿子女儿都和皇室联姻,这份殊荣只有郭子仪可以媲美了;尉缭是和平演变策略的设计者,他对秦王行什么礼秦王就对他行什么礼,他穿坎肩秦始皇绝不穿马甲,他吃四菜一汤秦始皇连个油泼辣子都不吃,可见其地位之高;姚贾虽然是看大门的后代,倒是挺有能力的,他主要负责发射糖衣炮弹,曾使四国合纵流产。在这三位大神的鼓吹下,原韩国南阳代理太守腾先生率伪军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这位腾先生搞后勤一流,为攻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发的两篇文告得到当地官民的一致拥戴,甚至有人死后以这两文陪葬,统一后被任命为内史,负责首都事务。

    赵国地盘虽然收缩,但军事实力不次于秦国,而且国内主战的呼声很高,是六国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燕赵鹬蚌相争,秦国尽收渔人之利,在糖衣炮弹(先是收买忠臣,不成就收买奸臣去陷害,实在不行就暗杀功臣)的疯狂打击下,赵王迁和郭开处死李牧,正如著名政治家司空马曾预测的那样不用李牧的赵国连半年都撑不住。

    韩赵都灭了,我们可以看出秦国战略上机动灵活,只要谁抬头就打谁,此时秦国已经强大到能先把硬柿子捏成软柿子,不必刻板遵循先捏软柿子的传统打法。韩赵以及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就是人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办事效率低下,虽然赵武灵王开创了一个军事强捍的赵国,但后世子孙不肯用人,自毁长城,最后落得身死国灭。

    自从李兑专权后,赵国诸位国君为了防止权臣出现,用宗室贵族来制约外姓人,不管他们有没有能力,著名学者公孙龙曾指出平原君能相赵不是因为他智商举国无双,得封地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功劳,不就是亲兄弟信得过嘛,像建信君这种笨伯宗室子弟也能为相还不是因为他是赵王的男宠(魏安釐王有龙阳君,楚顷襄王光封侯的就有四个)啊!虽也有蔺相如、廉颇、虞卿、李牧等优秀人才,但最终还是被排挤,不管是赵王迁还是出身良好的代王嘉都会这么干的,这是六国的用人风格,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纵使秦国不发糖衣炮弹,李牧也不得善终。据《史记》所载,自赵烈侯起共有三十一位将领,其中十二位是宗室子弟,比例高达近40%,而秦国王族担任大将少之又少。

    苏洵在《六国论》中以“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来描述秦赵大规模战役的结果,虽然赵国在军事上能顶住,但地盘一直在缩小,国内资源无力为继,虽然能到燕国补偿部分物资,可又会导致兵力分散。也就是说战争表面上是在拼技术和战术,但说到底拼得还是经济实力,尤其是粮食这种战略物资。

    以现代人看来赵国地处华北大平原,土壤比西秦的黄土高原要肥沃,可古代农作物主要是耐旱的谷子和黍子,《禹贡》上把冀州评为中中,比陕西雍州上上等的黄土地要贫瘠得多。韩国虽然也有河南部分,但晋东南的太行山脉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只产小麦和大豆,而先秦小麦又不是主食,在客观上已注定其最先灭亡。

    赵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薄弱,工商业发达,贵族奢靡成风,虽然国库里的粮食可以“支数年”,但对于如此频繁的大军团作战来说还是满足不了,早在长平之战时赵国就到齐国借粮了。而且在灭亡前五年还发生过一次重大地震,史书记载最长裂缝一百三十步,对赵国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工农业生产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也是灭亡的一个原因,虽然只是客观上的,但却同样是致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周大乱斗37韩赵同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od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