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作者: 偶得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1-02-07 17:38 被阅读0次
    先舍后得,谢谢晓光老师的字。

    最近女儿开始学习数学了,一开始就是学习如何计量,关于长短,关于重量,关于容积,关于温度。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做计算的世界。

    我们从一无所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出生起就似乎要占有一切。在物质层面上,我们活着靠的是不断占有,在精神层面则不尽然。占有是本能,舍得才是智慧。

    过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是数学,是不断的计算。过精神生活则需要的是哲学,是儒释道,普通的加减在这里似乎没有什么施展的手脚,从一个更大的纬度和空间来说,答案往往是相反的。

    前段时间听晓光老师讲课,他提到这样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不由得一再思索,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是先,什么是后。

    终于有一天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有一个隐约的感觉,所谓的先后就是先舍后得,先付出后拥有。在电光火石之间,这些感悟与道德经里面的一些观点吻合了。

    前段时间看了师娘素素介绍的一部纪录片,名字叫“My.Octopus.Teacher”,在那条雌章鱼死去的那一刻,我感到了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从这条雌章鱼本身的角度来说,她已经消失了,但消失的背后是50万只小章鱼的新生。从章鱼族群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巨大收获。对于猎捕她的食物链上层,对于整个海洋系,对于整个地球生物圈,对于整个宇宙,都有非凡的意义和收获。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自己和这条章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并不想美化死去这件事情,只想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站在不同维度的立场,这个生死以及得失是无法计算的。死是另一种重生,如果论创造力,这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无限创造力。佛教常说大慈大悲,从这件事上,我似乎懂得了一点。死确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大概是作为生物所能看到的最悲伤的事情了吧。但是从另一个维度上来说,这也确实是一件有所得的事情。佛教看事物的角度跳出了本体,挣脱了自我的悲喜和束缚,看到了众生,故而拥有了一种大包容,大平静,大智慧。佛教的悲和慈包括了更宽广的维度,更辽阔的空间。

    老子在道德经里阐释了什么是道,而德的层面则是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给出了面对世界的方法论。它指出,在精神的世界里,你就是要舍到一无所有,才能面对眼前这个五彩变幻的世界。不争,正是一种大舍。这是不得不选择的一种高度智商角力之后的必然。在权衡完所有的利弊,可能的结果之后,在利于自己利于他人利于世界的基础上,所能给出的最优解。道德经的上篇是在观察这个世界,总结规律,下篇则给出了答案。

    以前我觉得人做事难,做事也烦,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准则。准则建立的越简单越坚定,做起选择来越容易。符合准则的就去做,与之相反的事情,立马决定停止或者放弃就好了。这样一来,世界的纷纷扰扰似乎就瞬间变得清朗。

    说的更玄乎一点,那就是我突然明白了信仰的重要性。人之所以活的浑浑噩噩,那是因为没有信仰,这个信仰就是你心中的信念和准则。而有些东西,如果你没有理解,你是不会相信的。比如说,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比如道德经里面讲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因此,在物质层面,我们需要遵循为学日益的原则,在精神世界,我需要遵循为道日损的原则。在凡尘俗事上,我们需要不断精进,在精神上,我们需要一个静谧而轻盈的空间供我们翱翔。

    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在原则和边界之外,就是无尽的自由。“舍”帮你建立原则,“得”则让你拥有智慧而自由的人生。这就是我对“舍得”二字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舍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vz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