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隋唐演义》的书,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书中刻画的萧后这一形象,跟史实上的萧后截然不同。
史书中的萧后其实是一个母仪天下的贤惠的皇后,她在隋炀帝杨广翘翘后,流落到异国他乡饱经风霜,后来被她的侄子唐太宗李世民接了回来,安度晚年,可以证明她跟李世民决没有不伦之恋。
可是《隋唐演义》中,却把萧后描写成为一个人尽可夫的荡妇,说她早就跟宇文化及有染,还跟宇文化及一块把隋炀帝用绳子勒死,后来在战乱中被各路义军首领分别临幸,后来到李世民跟前媚惑人主,被李世民跟前的猛将一刀毙命。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些真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看来写这本书的作者恨极了隋炀帝,恨屋及乌,竟然也一并仇视萧后,于是就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把萧后说得一塌糟。
我很怀疑该书作者这样写萧后,这样对萧后进行人身攻击,跟泼妇骂街有什么区别,其卑鄙龌龊下流无耻,跟毫不知羞耻怎样写的泼妇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太扯蛋了。
尽管该书刻画了在风起云涌中,涌现出三十六路义军七十二股烟尘的隋唐众位英雄的群像,可歌可泣,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但该书诋毁萧后的言论,不能不说是书中的一大败笔,应该不是精华,而是应该摒弃的糟粕。好在这不是该书的主流,有些瑕不掩瑜,但这种指鹿为马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
像这种写法,并不是《隋唐演义》的专利发明,就拿那个名闻遐迩的《水浒传》中的武植跟潘金莲夫妇来说,也是被一些文人墨客恶搞出来的形象。
相传武植是一个县令,他的媳妇潘金莲在他任上相夫教子,堪称贤妻良母。
但武植有一个很势利的朋友来投靠他,想谋个一官半职,武植尽管每天美酒佳肴款待他,但对他的无理要求却坚拒不允,还勉励他刻苦读书,争取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他的这位朋友因此怀恨在心,在回去的路上,就写了一出戏,把武植写成一个卖炊饼的侏儒,把潘金莲写得水性杨花,还跟一个虚构的人物西门庆有瓜葛,最后还说潘金莲谋害亲夫,被武二郎破腹掏心。
想不到后来施耐庵老先生还真信了,并把这个恶搞贤才名媛的戏写到《水浒传》中。这样一来,潘金莲就成了西门庆的姘妇,以致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泼妇的嘴,文人的笔,真是杀人不见血啊。
无独有偶,《陈世美与秦香莲》这出戏,也是对陈世美不满的人胡编乱造的。
相传陈世美考上状元后,他的老家的两个朋友到他府上打秋风,陈世美喑地里早着人到老家帮他们盖房造屋,明面上仍跟他们把酒言欢互道衷肠,但就是不提借银两给他们的事情。
后来,他的这两个朋友后来拿着陈世美给的盘缠回家了。想到陈世美住着高楼大厦,临了才给他们一点儿可怜巴巴的盘缠,心理就不平衡了,而且也把陈世美恨上了。于是他们就合伙编了一个陈世美停婚另娶公主,秦香莲一纸诉状告到开封府,最后陈世美被包拯用虎头铡铡死了的戏剧。
我读《隋唐演义》这本书后就想到这么多,目的是告诫我们写作的人,心中要有正义感,不管怎么写,都不能无中生有地刻画人物形象,更不能用真名真姓去写,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要不得的。
齐帆齐写作特训营第6期第(25)篇1196字,累计33745字。(第四周打卡主题:写最近读过的书,或采访群里的同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