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女儿回来特委屈,对我说:今天吵我了,说我吃饭太慢,有点呆...妈妈,什么是呆?
我气得想原地爆炸,作为一个幼儿老师,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孩儿吃饭太慢,就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孩子虽然暂时不明白“呆”的具体含义,但她已经能体会那不是什么好词,在这个阶段,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何其重要,在女儿脆弱的内心,会不会已经种下什么不好的种子?我不敢往下想,但我知道,必须要跟老师谈谈。
依我的本意,直接去园长那里投诉老师,最多鱼死网破,要么她离职要么我们转学;或者去质问老师,什么是“呆”,你凭什么说我女儿“呆”?你作为教师起码的素养那里去了?你的育人精神那里去了?再不济也要去家长群里吆喝一下,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式,都无益于问题解决,很大的可能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我想将这件事对女儿的伤害值降到最低,同时希望老师以后在对女儿说话的过程中注意方式和用词。
于是我又翻出《非暴力沟通》重新学习,希望从中获得新的启迪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作“爱”的语言,来源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意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用“爱”来进行的沟通已达成一致促成问题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使用语言做到“四不要”:
1、不要评判
对方做的对或者不对、优或者劣,并不需要我们去评判,在这评判中包含了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这本身对对方就是不公平的,也极易引起对方反弹。
2、不要比较
比较是不幸的根源。这世界上永远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比较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
3、不要回避责任
我们永远有选择的权利,我们的所有现状,都是不断选择的结果。所以,不用说“不得不”、“我没办法”,调整心态,即使条件不利,我们也可以做出最优选。
4、不要强人所难
仔细想想我们跟孩子、跟家人说话,是否有很多的交易的成分在,是否语含威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可能很难完成,所以,提出你的需求即可,对方能否做到,都请给予充分理解。
没有了以上这些,那么在具体的沟通中,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有“四要”一定得表达清楚:
1、只说事实而不表达观点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本英文绘本,题目就是《Fact and Opinion》,在教导孩子一定要区分事实和观点,而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一定注意,尽可能的站在更为客观的角度,脱离主观判断,只陈述事实,去掉观点。
因为,观点仅仅是“你认为”。
2、体会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重点阐述了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情感表达。也就是说,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孩子向你求助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准确的说出还的感受,让孩子明白,妈妈懂我。
在成年人的沟通过程中,这种方法同样适用。
与对方共情,尝试说出对方的感受,然后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方的情绪得以“被看见”,相信会被舒缓很多。
3、说出自己的需要
有一句歌词叫“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总猜不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的理解另外一个人,即使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也很难真正的明白另外一个人时时刻刻的想法。本书中有一句话:任何的愤怒都是因为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既然没有被满足,既然有需要,那就明确的说出来。
4、请求帮助
是“请求”不是“要求”。
不论何种关系,你都不可能要求对方必须做到什么。
但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这请求最好是具体的,是清晰的,是对方一定能做到的,这才有可能达成。
而如果是无理的,是强人所难的,即使提出来,也是白费口舌。
有了这“四要四不要”,我感觉自己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生活中的何种问题不能通过这把钥匙解决呢?
而昨天,我找到了孩子的老师,在那之前,我相信她一定没学习过这本书,才会对我女儿做了一个评判,而且是不好的评判。而我只是心平气和面带微笑的跟她说:小C老师,昨天橙橙回家跟我说自己吃饭太慢,您说了她两句,我知道您当时可能是有些着急,但“呆”这个词不太适合评价孩子,孩子还小,需要您多教导,请您以后是否可以用一些正向鼓励的词语来和孩子沟通?拜托,多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