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论语细读070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4-07-31 04:42 被阅读0次
重温经典||论语细读070

仁者又何以乐山?《韩诗外传》同样进行了释读:夫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焉,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气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是草木生长的地方,鸟兽繁殖的地方,也是生产国家财富和百姓日用之物的地方。生产财富和日用之物不是为了自用,四面八方都可以到山上采取,山都无私地给予。山还生出云,生出风,使天地贯通,阴阳和谐,雨露润泽,万物赖之以生长,百姓赖之以食用。这就是仁者特别喜欢山的原因啊。

【原文】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畴。此处所讲的“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与齐国相比,鲁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王之道。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眷恋之情。

【原文】6·25 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①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评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原文】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①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②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③陷:陷入。

相关文章

  • 细读论语总目录

    细读论语卷一(学而、为政) 细读论语卷二(八佾、里仁) 细读论语卷三(公冶长、雍也) 细读论语卷四(述而、泰伯) ...

  • 《论语》心臆丨公治长篇第五

    《论语》心臆丨公治长篇第五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先生馔。《论语》心臆测已经以日课形式全部写完。为便于重温经典,特...

  • 《论语》——一本几千年前的古人鸡汤,值得你反复研读

    最近开始读《论语》,它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而今细细读来,觉得过去的理解甚是肤浅,这部国学经典值得人反复研...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9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2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3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4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重温...

  • 《论语》心臆丨泰伯篇第八

    《论语》心臆丨泰伯篇第八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先生馔。《论语》心臆测已经以日课形式全部写完。为便于重温经典,特列...

  • 《论语》心臆丨述而篇第七

    《论语》心臆丨述而篇第七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先生馔。《论语》心臆测已经以日课形式全部写完。为便于重温经典,特列...

  • Day070·《名作细读》

    1.情节是人物的越轨行为。 2.文学作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3.矛盾分析法是解读语文,分析作品,教授文章的最重要的方法。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6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7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8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9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4...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1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2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3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4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6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7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8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9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经典||论语细读07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vz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