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午后,办公室里有阳光照耀的温暖。我洗耳恭听温金海老先生谈传统文化两小时有余。聆听先生讲道,如沐春风。先生坐在那里,仿如一副美好的生命画像,画像的主题是“温良恭俭让”。
说来惭愧,上次先生来学校召开经典翘楚榜的筹备会议时正遇上接待台湾棒球交流活动,与先生擦肩而过。今次先生专程从香港来与我详谈如何让全校学生通过参加经典翘楚榜评核来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先生不疾不徐的语速,慢条斯理地讲述,深入浅出的阐释,化解我许多困惑,受益匪浅,顿感安心而舒展。
是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进课程。
先生说习主席提出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进课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真正含义是不仅看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学”经典,更重要的是校园里的师生如何“行”经典。让传统文化在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以文化人”。比如,全校师生同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4个字总叙做人之根本。“有余力,则学文”是放在最后的,现实的人们却是把学文放在首位,本末倒置。
读经典是为了行经典,不是背经典。
我说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国学滋养生命,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也没有底气引导学生读经典。现在推行传统文化,大多是带着学生读经典,背经典而已。先生笑曰,教师没有国学底气更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经典,共同践行,这就是最好的“教学相长”。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学生一起读《弟子规》,分享自己最有感受的部分,谈谈自己是如何践行的,或者夸奖同伴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事例,让“圣人训”一一落实在行动中。行经典,才是读经典的宗旨所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文化就是提升人的生命 。
先生不愧是南怀谨大师的“串门弟子”,加上“串门”是先生自谦。他说一句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可以讲解三个小时。同来的翁老师介绍讲经有三层次,一层是讲字面之意,二层是以经讲经,三层是以生活讲经。温先生则是最高层次,以生活讲经。他说论语以“学”开始,以做“君子”结尾。通篇四个字“学习君子”。先生说做人七层次:禽兽不如——禽兽——小人——凡人——君子——贤人——圣人。凡人之下三层次,凡人之上三层次。这期间靠什么来进化人的生命?让人成为人?“以文化人”,“文”就是那些承载人类千百年来做人的经典,用这些经典来教化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以文化人”就是提升生命。由此我想到了“以生命化教育”,其实也是这个理。
午后的阳光柔和,静静倾洒在温金海先生身上,散发出宁静温暖的气息,让人笃定而从容。先生身体力行传统文化,以一己之力主持经典翘楚榜十一年。临行前他叮嘱:社会之责任在“教化”,学校之责任在“教育”,家庭之责任在“教养”。读经典行经典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要相信每个人的悟性,要隐恶扬善,启发每个人的自我成长力量。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理想的生命方式。亲近经典,涵养生命。阅读问道,知行合一。谨记这十二个字指引前行之路,践行生命化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