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前几天期末考试前,大家朋友圈都被这样一段话刷屏了:
“本周家长三件事:
1.考完试别问考的好不好,先给孩子一个大拥抱,再请孩子好好吃一顿,毕竟她也辛苦一学期了!
2.出成绩切记要淡定,控制好体内的洪荒之力!
3.看孩子试卷要沉得住气,切记孩子是你亲生的,她不会,是因为遗传了你!
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考试范围,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看成绩时的胸怀!”
![](https://img.haomeiwen.com/i9022015/e59eacd249474790.jpg)
我时常回想原先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家长陪读,甚至于连老师给妈妈布置的作业,比如出口算题,都是我来替妈妈完成,可我从来没因为没有妈妈陪读影响到成绩,家庭气氛也一直非常和谐。
还记得有一次学期末开家长会,学校临时要妈妈上台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妈妈说:“我从来没管过她学习,都孩子她自己学的,我每天晚上都是看完电视剧就睡觉,孩子几点睡觉我也不知道。”从那以后,学校就再也没让妈妈做过分享。
我从来不觉得陪孩子学习的妈妈有多么伟大,相反的,我认为这恰恰助长了孩子惰性的“野蛮生长”,没有自主学习积极性,也缺乏思考能力,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懒得思考。
孩子需要的,不是妈妈告诉他今天数学作业里面的方程式怎么解,也不是英语里面时态怎么应用,这样子做的家长,是不是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去写作业?因为不能替她们写,所以才冲着孩子发飙。
![](https://img.haomeiwen.com/i9022015/84fb890ec74e4082.jpg)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谈“学”色变?虽然这其中有学校把过多的学习责任压到家长身上的问题,但是家长要积极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很多的家长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学生”,一名重新上学的学生,其实这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对的,也是陪读家长心力交瘁的原因。
一名“厉害”的妈妈,根本不需要这么辛苦,因为她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她真正的“厉害”在于,她不会显示出她自己有多么博学,她教授给孩子的一定是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完整的三观。
我们的家长们更偏好事事包办,能替孩子做的事情,绝对不让孩子插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生的任务不是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变成了“一人上学,全家入学”。她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颗当“保姆”的心,一边呐喊着对教育体制的不满,一边忙着给孩子改作文。
“厉害”的妈妈,难道就是甩手掌柜的,对孩子完全放养?当然不是。做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做的是配合学校,而不是重新入学。配合,是在家庭中配合学校,让孩子快速的进入学生的状态,而不是让孩子在家里我行我素,在学校唯唯诺诺,那些“只听老师话的孩子”,就是家校没有配合好的案例。
“厉害”的妈妈,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遇事独立思考,她会在孩子处理不当的时候,适当的对孩子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这或许给孩子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厉害”的妈妈,她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明确事情有轻重缓急,有主次之分,不要因小失大,不会让孩子一遇到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来帮忙。
如果您家中有一个特别会“知难而退”的孩子,又或者是每次遇到事情都会喊妈妈的孩子,那您一定不是一个“厉害”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