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瀛Neptune
之前在国外读研毕业回国求职的时候,看到过很多公司的要求都是第一学历985或者211,这对本科第一学历是一个二本学校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每次看到这些心里面非常不是滋味,我大学四年已经非常努力地在追赶了。
高考的失利导致我沉浸在悲伤中没有再复读的精力,于是就浑浑噩噩地来到了我的大学。
在刚踏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些失望,毕竟我来自于重点中学,同届的大部分学生都去了一本学校。
我的大学并不大,而且地理位置还很偏僻,最令人郁闷的是选修课寥寥无几。
我大一第一学期的选修是日语,一个礼拜就只有两个小时的课,一学期下来初级上才学了不到一半。本来下学期打算继续选,后来才知道由于老师离职这门课就取消了。
我当时非常郁闷,毕竟初级上整本学完才是N5水平,学了一学期连初级一半都没有学完说取消就取消,让我感觉学校非常不负责任,尽管也明白选修课毕竟不能像大学英语那样属于强制课程。
我所在的省市所有的大学除了语言类重点高校以外,全部高校只有大二下学期才能够考英语四级。我大学的英语课也就开设到了大二的下学期。
不过英语四级的通过率对于一个二本学校班级可谓是惨不忍睹:第一次考四级全班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通过。即使到了大四班里面还有将近百分之十的人没有达到425分。
所幸的是,我毕业那时候四级成绩已经和学位证基本不再挂钩。
但相比之下我的一个在211综合性大学的高中同学也是大二下学期考的英语四级,她的班里面几乎百分之八十都在第一次考试就通过了。
这就是一本和二本学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和那个同学的高考成绩相差了将近60分,这差距在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上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
至于其他方面听我的高中同学说,她的选修课非常丰富,她学商科专业的把经济和统计几门课程在这四年里面都学了。
我的这位高中同学是一个特别踏实的人,做事情很认真平时喜爱学习新的东西,一有时间就会去其他专业听课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我们做了六年的中学同学,从初中到高中,她都很优秀。我很佩服她,也很羡慕她。
在我的印象中我大学的选修课好像也就只有三门课,一个就是学了半吊子老师走了就没再继续学的日语,另一门课是大二时候选修的管理学,第三个在大三也是管理学不过那门课是一个外教讲的,这些我都是只学了一个大概的框架而已。
相比我那个高中同学自己似乎就是一个小白,尽管我也在努力学习。我的英语四六级是一次通过,六级的成绩530+,由于学校不让我们刷分也只好作罢,我大学几乎包揽的大多数奖学金,还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可就是这样我发现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我的高中同学还是差了一截。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曾经去过她的学校。
她学校的校园就很气派,走进学校的时候,你会发现学校里的告示上面贴了各种各样的讲座信息,这些讲座都是相关领域的一些名人,比如X大的教授,X科院的院士,或者就是当年毕业的优秀校友。
我仔细留意了一下,她的学校几乎是每周都有两到三场讲座,再看看自己的学校估计一学期也就两到三场讲座而已,我那个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差距。
这个差距不光是高考分数证明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大学四年的环境也很影响人:好学校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他们了解了很多自己课堂以外的知识,也见识到了很多名人的风采。
其实大家心里面都明白,好学校都有一个良性循环:越好的学校那生源就越好,越容易培养出名人,名人也会回报自己的母校,这样学校也会变得更有名气。
反之亦然。虽然不排除一般学校也有刻苦的学生,但出类拔萃的概率确实和重点高校相比还是低了很多。
不仅如此,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和我同学在她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学生在食堂里面晨读,或者一边吃早餐一边看课本。
这样的刻苦程度令我叹为观止,我想起自己学校有时候就是强制的晚自习,班里面还有的学生在开小差,或者玩手机读课外书之类的。
就像一些人说的,大学四年的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有的人玩了四年,有的人学习了四年,等到毕业的时候,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天我去我同学的学校回来等车的时候,和她学校里的一名讲师聊了起来。
他说这里的学生只要拿出和高考一半的努力就能考上一般学校的研究生,当然想要上好学校还是要非常努力才可以。
目前一本211以上学校学生的读研率还是挺高的,可见很多人即使高考成绩优秀,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掉以轻心。
曾经和一个年长负责招聘的HR也聊过天,他告诉我其实二本生里面也有很多优秀的,但和好学校比起来概率就是低了点,而企业要盈利只能花最少的时间成本去找最合适的人。
尽管有一句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人们不都是喜欢去金子多的地方去淘金吗?其实这些都是一个道理,并不是完全的就业歧视,只是客观的事实而已。
不过如果遇到特别优秀来自一般学校的,也会相应给与机会。他觉得社会招聘需要有经验的人,那么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出身于一本还是二本,到了社会以后还是看工作能力。
学习可以说是最公平的一件事了,因为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自觉,哪怕环境再一般只要做一个有心人还是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个人能力和努力只是一小部分,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还有运气成分也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
我也就是一个本科一般的人,现在的工作是我自己觉得最理想的。这和我大学四年和读研究生时候的努力密不可分。
我那时候刻苦学习被一个家庭优越的同学嘲笑说为了那点分至于吗?原因就是我拒绝了人家的邀请没有和他们去吃饭和逛街,同时因为类似原因也被室友孤立过。
我明白我们是不一样的人,可能人家的家人已经帮他们安排好了工作。如果一个毕业普通学校,家庭一般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到时候该如何是好呢?
也许正是因为我的本科学校一般,让我提早有了这些觉悟,这些年我的努力多少也是换来了一定的回报,可和很多毕业于名校的同龄人比,似乎还是稍逊一筹。
不过我也知道如果大学玩了四年,可能到时候的差距会更大。尽管凡是都不绝对,但有时候起点高一些以后多少还是会有一定优势。
我还是很感激我大学的母校,那几年的努力改变了我,这些成绩和荣誉让我能有机会申请到国外排名还不错的学校。
不可否认的是,一本和二本的差距是明显存在的,尤其是在如今的社会中,好学校越来越受到雇主的青睐。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很多事情已经成为了事实,就只有靠后期努力争取了。还是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贬低一般学校和吹捧名校的学生,我只是把自己看到和体会到的差距客观地描述出来。只有看到差距,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上,才会有更明确的目标,希望大家不负大学四年的时光!
网友评论
六级是10%
很少的
还是你们江苏的教育好
毕业后四六级也没什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