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5096/5c637409376bfe84.jpg)
今天,继续阅读荣获富兰克林奖的《366天平和生活冥想手册》一书。
阅读7月3日的冥想主题:当难以表达需要时
阅读这一主题,不由让58岁的我反思自己表达需要的情景,发现在没有学习非暴力沟通前,我是个没有需要的人,脑子里全是工作,孩子和先生。
为他人办事,当需要协助喜欢带着强烈情绪,与人沟通,让他人听起来有命令感,导致与他人合作不愉快,结果不理想。
为此,分享国际非暴力沟通认证培训师玛莉·麦肯锡如何平和从容淡定的表达内心需要,用双赢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当难以表达需要时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需要时,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所有愿意倾听我的人。
在生命的前40年里,我没有觉察到这些需要,为此我感到非常悲伤。
于是,我设定了一项个人使命:觉察我的需要,并努力去满足它们。那时,我的需要常常被人认为是一种要求或批评。
“嗯,你知道我昨晚工作到9点,今天又忙了一整天,所以你……怎么样?”
我试着满足我对支持的需要,但我的请求听起来就像命令,让人很不愿意照我说的做。
我逐渐释放了因为多年来未曾留意过的需要而感到的悲伤,同时我越来越相信我的需要会得到满足,所以,我的请求里不再含有太多强烈的情绪。
我不后悔在最初学习这些概念时提出情绪强烈的请求,因为它们促成了我最终的成功。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但是之后所体验到的平静是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的。
文友们,书页最后的今日练习:注意如何表达你的需要。
欢迎文友关注思齐,在评论区留言,跟同频文友真诚分享练习平和生活冥想练习后的收获,帮助需要的有缘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