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散文谈写作
泛滥的自媒体,读者与作者该何去何从?

泛滥的自媒体,读者与作者该何去何从?

作者: 面试念念不忘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0:30 被阅读514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去年9月开始接触简书,也算是自己踏入了自媒体的大门,那一刻没有想过为谁写,写什么,只是单纯的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也想求的一点关注,也经不起别人对文章的仔细推敲,只是觉得文字是记录当下情感最好的工具,也找不到其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酒,也只能让你难受,无法达到写完文章的痛快。

从去年12月份开始申请头条号,一周过了新手期,看到头条号上自己的阅读时间都不下2个小时,突然发现我被自媒体绑架了。

原来应该由作者掌控的自媒体,此时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它占据了我一天相当一部分时间,我心里无比的渴望它的阅读量,所以不时点开关注着,期待着。有了头条广告收入时,我又不断渴望收入不断增长,再增长。

踏入自媒体,我没有再去看公众号上关于本专业的文章,而是不断的思考怎样的题目,怎样的内容可以博取读者的眼球,让他们点进去,如果在看一下广告就更好了。

所以我搜寻着所谓的热词,所谓的社会热点,把文章标题都改为问句的形式,这样可以引发读者的乐趣,我可能在标题党的路上越来越近吧。

今年1月份的时候,当我把文章分享到喜马拉雅大咖读书会的群里时,一位读者在群里说我的文章缺乏思考,大家都很忙,这些不痛不痒的文章,看了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气愤是有的,但谁又能怪别人对自己文章不好的评价呢,所以我开始按照他的建议寻找自己的受众读者,我甚至天真的以为结合本专业写文章,从学习的法律条文中为大家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总可以吧。

那段时间,我开始整理《劳动法》的相关法条,本来是想用故事的形式展现,但最终发现自己真的误入歧途了,面对后台私信问我如何起诉,如何计算加班费等一系列实践问题的时候,我真的放弃了。

再这样下去,我怕砸了自己的饭碗,真怕有一天后台会说:就你这样,还是学法律的?

我用自己天真的想法高估的自己的实力,这不怪自媒体,只是自己太冲动。

我不清楚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有多少,甚至太多的写作者都不知道有多少自媒体每天在盛产多少文章,而这些文章又有多少是沉淀了自己的经历,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又一个字一个字的挑选,最终产生了自己觉得满意,甚至觉得满足的文章,才斗胆拿出来让读者欣赏。

最熟悉不过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微信平台红利已经消失,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跃跃欲试,试图要在广大的微信平台上再分一杯羹,关注量,阅读量催生出多少拿着别人的文章写上自己的名号,打上自己的原创标签!你不知道版权,难道还不知道要尊重人家吗?罢了!

每天看着公众号上的红点,我很焦虑,我生怕错过点什么,又生怕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所以小心翼翼的置顶了时常阅读的几个平台,而其他的也只能匆匆点进去再退出来,只是让那红点消失,至少今天消失。

我曾经在火车上花了一中午的时间看完了关注的所有公众号未读的文章,而现在我都不知道为啥我会关注那么多公众号,他们对我真的有用吗?我是不是要用一天时间才能看完所有的未读,而这些未读又有多少是精华,有多少是我根本就不用接受的大道理,鸡汤文。

太秭帝在简书发表的一篇文章《文字的泛化时代,文学该何去何从》开篇写到:时代不同了,文字也在做着一场全新的变革。自媒体的泛滥,文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而此时读者与作者又该何去何从?

在我接触的有限的自媒体当中,各家都有门道,而一款软件的实质目的是服务大众,谋求利益,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要为平台考虑的地步,而我们却可以评价平台。

在头条号里,标题为王,内容次之,观点也许偏驳。

《三本,算不算考上大学?》我想表达的是自身对三本这个学历以及自己家庭对此学历的怀疑态度,并未从学理角度对此进行辩论,原本只是结合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观点。

怎想下方的评论炸了,有批评当代教育制度的,有说三本无用的,又说花钱就可以上还可以花钱买到研究生学历的,我真的很无语,他们真的看过文章吗,我也怀疑这篇文章的题目真的是标题党吗?

《色欲的苦果》原本只是详细记述了一位出轨男性的犯罪案例,但是这篇文章就是比其他记述犯罪人的阅读量高,而且高的出奇,莫非大家都喜欢看这类文章?

我仔细反思过自己,当时写这两篇文章时,都是经过自己的挑选和思考订的题目,绝没有要求关注,博取眼球的嫌疑,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我也无意去揣测读者的心思,而我更想知道面对这样的困境,我该继续挑选一些容易引起大家矛盾争议比较大,生活不检点的题材继续写下去,这样阅读量高,收益好,还是继续以我手,写我心,老老实实思考,平平常常写文呢?

与之相对应的简书,我想说:暖暖的,很贴心。

如果把头条比作菜市场,那么简书就是超市了。菜市场嘈杂,大家目的明确,目的明确,价格适合就买,不合适换下一家。而超市环境整洁,价格明确,大家随意挑选。

如果把简书看做是日记,那么头条就是高考作文了。日记总是私密的,如实记述当下的事实和思考,羞于也不轻易拿出来示人,既然拿出来了,也是很谦虚的和大家讨教。

面对这两个平台,我时常在焦虑,我在考虑该用怎样的内容,图片去拼接头条的文章,而简书,继写大学生活题材的文章过后,我江郎才尽了,而在以前我可以一口气写完整篇文章,而此时来回在两个平台变换思路,我第一次觉得写作好累,真的心累。

也许是受众不一样,所以大家需要接受的内容不一样,我想很少有学生整天抱着头条看文章,看也应该看的是抖音和内涵段子,而简书不一样,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的大学生,看到了全职妈妈,看到了教师,看到了笔耕不辍的老人,看到了有名号,有身份的作协会员,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学梦,所以在这里汇聚,一起讨论,一起分享,也总是以求教的姿态来相互讨教,我想这就是文学创作该有的态度吧。

自媒体在不断发展,而普罗大众也需要这一媒介来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所以传播信息的责任落到了作者身上,每一篇文章背后的读者或许就是靠着你文章的思想在生活,你说生活要慢慢来,不着急,所以他的生活和学习也要慢慢来,不着急。

你批评一个人的丑恶,他也想当然的认为这个人就是丑恶的,所以作者文章的思想在读者看来是指路的当下,所以作者也应该坚守自己的良心,你的目的影响着他的决定,不要做浪费别人时间的凶手,还蚕食别人的灵魂。

作为读者,时常保持思考辩证的心态去接受信息,自媒体泛滥带来的各种信息,接受与否都在于自己的喜好,你喜好出轨,平台会源源不断的给你推荐出轨,就像淘宝你爱买假货,那自然给你推荐假货,到头来还抱怨买的都是假货。

我不知道这样的焦虑会带我什么,还有更多的自媒体等待着我的发掘,等待着大家的探索,还有更多生活的感悟都埋藏在自己的内心灵魂,都需要自己用笔去发现,而我不想承担文学载体的自媒体的自我坍塌,也不想成为一个默默无闻只会接受信息的读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蓝博风:再读一遍,依然精典!:+1:
  • 简知恩:从心而非从众,不能让爱好变成负担~
    面试念念不忘:@简知恩 哈哈😄其实我的焦虑是来自写作
    简知恩:@靠谱的小强 焦虑是青年人的常态吧,慢慢调整
    面试念念不忘:@简知恩 受教了,但是现在依然很焦虑
  • 清泠之声:新手期过得好快啊!
    面试念念不忘:@清泠之声 哈哈,不敢当 你可以加我微信,一起加油
    清泠之声:@靠谱的小强 求教啊?
    面试念念不忘:@清泠之声 过奖过奖,昨天可以申请原创,现在就等审核结果了
  • 意磬:保持初心很重要,但往往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要及时反省自己
    面试念念不忘:@意磬 对的呢,勿忘初心。
  • 马范桥人:写点东西,有个地方能放在那里,很不错了。
    面试念念不忘:@马范桥人 是的呢,不过抄袭者也应该受到谴责。
  • horawww:我学数字出版,所以新媒体是必修的一部分,也就知道了这趟水大概有多深。记得以前老师说花大量时间留在网上的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大众,尽管不是很认同,但也觉得并非毫无道理。或许只有那些痴迷于某一个领域的人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网上。
    但凡花费大量时间留在网上的,那么他们的营养供给大多数都是碎片化阅读,而碎片化阅读能把事情多条理化清晰化呢?观点立场大多同质化,而且关注的点比起书籍还是浅薄了一些,这也造成了很多人面对问题时观点片面化和跟风,微笑的猫在《不疯魔不成活》里面有一句话:除了特别有钱的和特别心野的,大多数都趋向了中庸。我们的大多数人都中庸化了,最可怕的是我们意识到了自己中庸,也可以说是平庸,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种人:当大部分人说苹果是圆形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出来说其实苹果是方的。自媒体给了大家争论的舞台。
    而对于自媒体的思考,除了考虑“人”这个因素,其实作为科技因素也是一个不错的可以把自媒体看得清晰一点的角度:在众声喧哗的社交媒体时代,事实经过无数次的“再阐释”——或许是严肃的深挖或深究,或许是故意的扭曲与篡改——其本身不再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而是逐渐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大众传播媒介不再拥有阐释意义的权威,而把真相的解释权让渡给了原子化的平台型媒体。……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史安斌和杨云康的《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和路径重构》一问。也可以相互探讨,我也充满疑惑。
    面试念念不忘:@当ING 受教了, 明白了,平台要发展,要盈利,就需要更多的人气和关注,所以我们要接受信息,也不得不去接受这些平台的信息,反正也挺难的。
    horawww:@靠谱的小强 其实我说的科技也可以说是人,只能说是“上面的人”,就是那些制造自媒体的人,他们想要获得更加大的利益就需要有人来围观使用他们的自媒体工具,于是他们就要制造出更加适合大众的自媒体平台。其实我们的一行一言都在被他们暗中引导着,不仅是大众在引导着文字的走向,“上面的人”也在引导着这一切,就好像你以为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购买的,其实无数的设计师、模特和时尚达人在引导着所谓的潮流,他们也是你决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至于迎合这个问题,不把文字当作谋生工具或许还可以在这里面摆脱出来。
    面试念念不忘:@当ING 受教了,有机会一定拜读你推荐的文。
    看到你的点评,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现在碎片化的阅读,到底是迎合了人的兴趣,还是迎合了媒体科技的兴趣,当碎片化阅读越来越盛行,事实沦为了情感评价的辅助,大家都可以凭借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与错,只有在理不在理,所以在科技与人的矛盾中,改如何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更事实能够清楚的表明,而不是迎合才是自媒体平台发展的目标。
  • 亦心言:写得好
    面试念念不忘:@亦心言 谢谢夸奖
  • 蓝博风:简书是个好平台!
    小强是个好人才!
    靠谱的小强更是一个优秀的天才!
    文自心声,情真意切,理性分析,透彻明理!
    文字朴实,却妙笔珠玑,耐人寻味中带有醍醐灌顶的春风沐浴!
    时代不同了,我们唯有保持纯净的心灵,
    然后让心境泰然。
    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手写我心,去用墨宝记录内心的声音,去寻找灵魂深处期盼的那份港湾。
    社会在进步,历史的趋势浪潮我们无法阻挡,唯有坚定初心,让自己快乐舒畅惬意的生活着。
    小强还是一名学生,已有如此高的境界与造诣已非比寻常,好好努力,好好学习,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永远是你们的。加油!
    今日腊八节,家里一堆客人,理到现在才安静下来,给文章留言评论,同时也祝小强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合家欢乐,心想事成,早日寻觅自己心中神圣的芳草地!
    太秭帝恭祝!
    面试念念不忘:@太秭帝 是的呢,还是要以我手写我心,这篇文章写完之后,回了一趟老家,感觉也有新的体会和想法,应该算是有新的素材了 😄
    蓝博风:@靠谱的小强 是的,我也是被人叫着去今日头条玩了几天,不过那个文字编辑实在编辑的我头疼。还是简书页面简洁,便捷,用着方便。主要还是在简书玩了。写作都会有一个过度期的,在过度期的时候感觉灵感和灵气总感觉没有,或者说感觉要写的好像都快写完了,也没有啥新的好素材。都会有这个时期的,度过去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加油!
    面试念念不忘:@太秭帝 受教了,多谢太秭帝老师的评论。写这篇文的灵感也来自您之前的那篇文章,对我的影响挺大的,也是第一次把自己当做是一名传递信息的作者来看,同时最近一段时间在两个平台之间徘徊,突然感觉自己渐渐在失去一部分灵气,我也深知这是要不得,所以这也是自我告诫,也希望大家能够思考自己的作为读者,作为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多谢太秭帝老师的祝福,也祝愿您和家人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 哼鸣:自己不看的,不喜欢的,我也不会去写。简书,我们不为名,不为利,还是我手写我心。
    面试念念不忘:@哼鸣 就是这么任性。😄😄
  • 空山夕:看到你这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
    我也是一名法律从业者
    我也有一个文学梦
    谢谢你
    我们应该我手写我心
    空山夕:@靠谱的小强 :grin: 那你要叫声我学姐哦 以后互相帮助
    面试念念不忘:@芒果是唯一水果 我法学专业大三,以后还要向您求教。😄
    面试念念不忘:@芒果是唯一水果 挺好的,希望对你有所思考,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 释迦佛子宝莲童:我觉得不必考虑那么多,这个时代很容易被左右,尤其是在开放平台,社交软件上,到处都是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果自己把持不定,就会坏了心情,失了原则。你的付出不是白费的,就算什么回应都没有,起码你享受了过程,你要相信因果法则,就像法律一样,彼此互相都有着因果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太复杂,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既然想不通,弄不明,那就只做该做的,不要在结果上过于计较,耕耘就会收获,付出就有回报。这样心态就调整好了,至于那些博眼球的,名不符实的,自然有另一套法则等着他们。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正在有序的进行运作,它符合它的因果,而且都是恰到好处,不会不公平。
    面试念念不忘:@释迦佛子宝莲童 受教了,的确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时候,也在毁灭人的心智,有需求就有迎合,作者必须要有良心,必须要有引导力,带领着读者往好的方面前行,而作为真正的读者也需要怀着真诚的态度去接受,去分辨。
    释迦佛子宝莲童:@靠谱的小强 在这个奇葩的时代,你很容易迷失自我,比如:别人的评价,好的自然高兴,当看到一句不好的评语,你都会气的要死。我还想说,过于依赖网络会坏了心情,甚至毁了生活。并不是危言耸听,仔细想想,网络给你带来方便,感官上的愉悦,而与此同时,你会为之付出了什么?没有白来的午餐,人心为什么浮躁?因为人的定力是有限的,欲望是无穷的,以前没有这个媒介,还是翻盖诺基亚时,那时我们也就只能看个短信,如果上网还得开电脑,剩余大量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就等于成天住在网吧了,甚至二十四个小时在线。你说心情能不烦躁吗?网吧顶多在线一会儿,没意思就下了,但是现在呢?每个人的思想都离不开它,慢慢的不是融入,而是完全的在腐蚀。当你想看书时,你会安心看书吗?当你想看新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当你想得到些,有价值的东西时,又给了你什么答案?回顾一下每天拿起手机都做了什么,浪费在这上面的时间有多少?你就知道我们沉迷网络已经到达可怕的程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有需求就有迎合,人们喜欢快餐式生活,那么就有各种平台迎合你,从以前的大幅新闻,到了现今图片加文字。于是人们纷纷效仿,这种趋势越演越烈。标题党,各种空洞乏味,甚至垃圾一样的产物,充斥着网络。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改变着,催生出这些产物,然后大家抱怨!这又是谁的错?你会发现,没有手机会觉得无所事事,心里烦躁焦虑,就好像生活没有的趣味,人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没有动力,精神恍惚。这是一种什么瘾?这不是方便,这是在蚕食。这是方便快捷带来的隐患,但你不能把罪责推给科技,罪过还是在于自己,你没有有效利用,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没有丝毫防备,你早已经习惯,这就是结果。当你觉得自己在被动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欲望膨胀太厉害的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因为拿起手机的那一刻,你的心思就在游走,让人着迷的网络世界,这是软刀子,你不会有感觉。
    面试念念不忘:@释迦佛子宝莲童 受教了,三世因果经我需要再去听一遍,觉得还有真正体会到它的内涵所在。
    因果联系用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独立而且联系,妙也!
  • 左小蝉:看书
    面试念念不忘:@左小蝉没有素材感觉很彷徨,感觉还是自己输入的不够,也只能看书了
  • 李清心1314: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自媒体绑架了
    面试念念不忘:@李清心1314 为了防止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已经勇敢的逃离了。
  • 寻找不同的蜜蜂:读者越来越挑剔,作者需要越来越有干货:smile:
    面试念念不忘:@寻找不一样生活的蜜蜂 哈哈 一句话凑活着看吧
    寻找不同的蜜蜂:@靠谱的小强 正解:smile:
    面试念念不忘:@寻找不一样生活的蜜蜂 两个平台的群体不同,简书大家是分享求教,头条大家就是来找乐子的
  • 一只西城:慢慢来
    面试念念不忘:@一只西城 哈哈😄 也着急
  • a6942e1358d7:写作是你自己的事情。写你的故事。写你的体会与感受。不够优秀可以改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权利。不要绑架自己更别绑架别人。勿忘初心就好。
    面试念念不忘:@Escape流星 有道理!
  • 白云绿树:晚安😊

本文标题:泛滥的自媒体,读者与作者该何去何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fy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