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九章》有“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句。
“见素抱朴”中的“见”,读为xian,是外在表现的意思。“素”,意谓简素、单纯。“抱”,笃守、坚持的意思。“朴”古代指“玉未治之者”,就是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样子古朴本然。
合起来“见素抱朴”就是说一个人外在表现得简素、单纯,内心坚守着纯朴的本性。通俗说,就是保持本来的质朴。
李白赞美芙蓉的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种恬淡纯洁的自然美形象,令人喜爱。如果刻意修饰,就抹杀了自然美,就反美为丑。
庄子有个著名的典故,叫东施效颦。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长得很美,有一次她因为心疼而捧心蹙眉,这种病态美样子更加怜人。邻居一个叫东施的女人见了,觉得西施的这种病态好看,就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心口蹙着眉头,结果却显得很是丑陋,走在街上让邻人很是反感。这就是刻意雕饰的结果。
现在科技发展,为女人爱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广阔空间,许多女人对自己的相貌、身体不满意,都可以进行修复或再造。所以,才有了整容业的迅猛发展,才有了韩国狎鸥整形一条街的繁荣。
我们发现,其实人类对自然是不满意的,可能从来也没有满意过。人类科技的进步一直在挑战自然,甚至修改自然,包括修改我们生命个体本身。经过整容,尽管看起来似乎更加美丽,可失去了自己的本然本貌,自然美被装饰美所取代。常常听到一些女人讲,谁的鼻子像韩国某某女星,谁的下颌像中国某某女星。于是,我们便常常会在街上碰到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东施陡然不见了,满街木偶般的西施。我无法想象,一张美丽得木讷僵硬的脸,如同毫无生气的石膏像,怎么就会比朴素生动的脸庞更为动人呢?我想,设若世界发展到全是西施的时候,东施大概就是最美的女人了。我不反对美丽,也不反对美容、整容,我反对的是扭曲畸形的审美观。
面孔也在“撞衫”,而且,撞得那样频繁。女人的面孔在同化。老子、庄子都讲究因顺自然,尊重自然。对一切违逆自然的东西都反对。
那么,老子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呢?
原来,老子的政治思想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呢?就是“小国寡民”。在这个尽管生活还很艰苦,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国度里,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这就是老子对回归原始状态的描绘。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乌托邦”。“乌托邦”是什么呢?就是虚幻的、不存在的地方。
当然,老子的这个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想想看,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让人类退回到既艰苦又朴素的原始渔猎耕牧时代,“老死不相往来”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盛行穿越,倘若真的可以回到原始时代,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回去,至少,连找一个聊天的人都难。
因此,从历史主义角度来看,返回原始状态是一种空想。但从伦理主义角度看,这却是对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剥削、贪婪、自私、狡诈等丑恶现象的否定和拒绝,是对善良本性回归的渴望和呼唤。所以,老子提倡“见素抱朴”的思想,为我们后人培养心性,重返善良指出了一个修养的方向,那就是回归朴素。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要“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甚至“复归于婴儿”,像婴儿那样天真无邪,那样无私无欲。
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复归”的理念。老子处于春秋末年社会激烈动荡时期,各种丑恶现象滋生,人们对权力和物欲的追求可谓登峰造极,老子是在提醒或者警示世人,不可丧失生命中的本真本然状态,要超越社会与人世的黑暗和污浊,不至于在社会功利活动中迷失本性,愈陷愈深。也就是放弃功利、阴谋、贪欲,保持人类天真天籁的赤子之心,保存自由、自在、逍遥的人生价值。
上世纪末叶,我们国家也进入一个社会剧烈动变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观念泥沙俱下。人们内心也发生了裂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许多人把赚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不择手段地敛财,信仰崩溃、道德阙如、本性迷失。人们的浮躁、贪婪都赤裸裸写在脸上,毫不掩饰。金钱的手铐铐住了人们的灵魂。
老子提醒人们要回归到淳朴去,让心灵归于宁静和纯洁,没有贪欲、没有阴谋、没有罪恶。老子的话很值得我们反思。
人们常说,“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就是《三国》里面充斥着阴谋算计,充斥着尔虞我诈,充斥着功利思想,无论曹操、刘备、孙权,甚至诸葛亮这样满腹经纶、纵横捭阖的杰出人才,也是工于心计。但其中却缺乏朴素纯真,年纪大的人看了更加老谋深算,人心叵测了!
那么,有没有不迷失本性,依然本我的人呢?当然有的!
我们都读过《红楼梦》,里面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贾宝玉,尽管身上佩戴着“通灵宝玉”,可为人处事并不“通灵”,被称为“卤人”。“卤”是愚鲁、混沌的意思,就是说他不开窍。他没有常人的嫉妒、贪婪和撒谎的机能,对财富、权力、功名这套功利价值体系无动于衷,这让他的父辈贾政等非常恼火和失望。他身上的朴素品性就是 “不争之德”,就是“见素抱朴”。
《天下无贼》电影里有个王宝强饰演的“傻根”,敦厚朴实,正直无邪,傻到揣着六万巨款满街叫喊,谁是贼啊!这便是纯真的表现,没有丝毫虚饰和心机。
老庄的道家思想与佛家在某些方面颇为贴近,所以也被并称为“庄禅”。这是佛教的中国化。
禅宗讲究普度众生,也强调要抛弃贪婪私欲等杂念。禅重视瞬间的生命神秘体验,有了顿悟,做到“明心见性”,最后返回到“平常心”,做“平常人”,这是禅宗慧能的主张。但它没有人格理想,是千篇一律的。而老庄思想追求人格理想,是要争取做真人、至人、圣人、神人。这有点尼采哲学的味道,就是做“超人”。《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道家与佛家思想的共同产物,很有点“真人”的味道。
现在各种同学会很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同学会,原因在于人们常常喟叹“活在功利世界,人生太累了”,而十分怀念童年、少年时光的纯真无邪,这就是一种心灵的走向。从这里可以折射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那就是人生疲惫感。
为什么会疲惫呢?社会发展节奏太快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五光十色的物欲世界让我们目不暇给。我们处于一个潮起浪涌的时代,我们不能不随潮流而动,尤其在物欲方面,更是人人不甘落后。人家住大房子,我也要争取买大房子,人家孩子考上北大,那我的孩子也应该考上清华,人家移民到新加坡,那我就移民到美国,如此等等。每个人都生活在疯狂的奔跑中,一刻也不敢停下脚步,唯恐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而且,每天还要应付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亲情等问题,处于尔虞我诈,世态炎凉的氛围之中,这怎么能不疲倦呢?又怎能不怀念童真无邪的青少年时光呢?
说起童年少年,我们就会忆起那些美丽纯洁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其实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神话故事就是产生于人类的原始阶段,是人类先民朴素思想意识的反应。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很迷人,即使是现在我依然爱不释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神话故事给人一种美丽的幻想,一种朴素的情感,一种可爱的幼稚,一种无邪的纯洁。
里面尽管也有善与恶,但却十分鲜明。比如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正直、雅典娜的纯洁与美丽、美狄亚的妒忌与残暴、法厄同的任性与鲁莽、海伦的美丽与轻浮等等。那场因海伦而引发的特洛伊战争,打得十分漫长而残酷,可是,里面却少有阴谋与狡诈。即使那个木马计,也是很幼稚可笑,在现代连孩子恐怕都不会上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古代先民的质朴和淳厚。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刘再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第二人生的心灵走向》提出了“反向努力”的主张,他说他不再向前去追求财富、功名,而是向后努力,向童年、童心的朴质方向努力,成为一个没有算计、不知功过、不知输赢、不知得失、不知仇恨、不知报复的人。总之,是要回到童年的朴素境界,回归到老庄的混沌世界,恢复天地之初、人生之初的本真本然。
这是一种很令人羡慕的主张,且将黄昏作朝阳。其实,做个老小孩,这应该是刘先生个人对人生的思考,是对老子“见素抱朴”思想的领悟和积极践履。
“见素抱朴”,回归善良纯粹,多么美好的哲学愿景啊!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做出了人生的导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