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了,拖了50多集的《人民的名义》终要结局了。我其实不是一个擅长写系列,挑人物逐个分析的人,在此就说下最后的也是觉得最重要的感想吧。
从刚开始那集花式点钞,到后来大火的达康书记,其实这都不是重点。似乎表面上这个剧,就是要树立一股反腐的高压风气,让那些当官的人看看引以为鉴;让观众朋友们看了,估计也就是心理上爽爽。因为只要一思考,再仔细想想,就会再次让我意识到,从古至今,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现象,这样的事故,终究是要反复出现的,是很难杜绝的。因为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都会为了自己有那么些许的私心,终究会在社会的大潮中受到影响而改变。这个度,不好把握。说几个现象。
【办事避嫌】达康书记爱护政治羽翼,不给熟人,亲人,友人,领导的孩子办事;那么别的干部呢?
【投其所好】一个历史老师,一部万历十五年,一个叫高小凤的美女,就把从政法老师出身的政法书记拉下了水?
【迎合领导】当初为在位的赵立春书记建的网球场,在沙瑞金书记来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变成了篮球场。
【懒政无为】知道自己升不上去也不想升上去的孙区长,不想有功,也不想出错,不作为;那么当区长那么多年的易学习是着怎么做的呢?
【学生交易】小皮球的学校,抄作业要收费,体育课上场踢球也要交费,真是零花钱多的做起了生意?
【以权谋私】具有公主病的梁璐,为了报复前男友追求小自己10岁的祁同伟,利用父亲的职权把不想娶她的祁同学发配到边远地区,逼的人家在成为英雄缉毒队长后依然绝望的回到校园向她下跪求婚。硬是把一个有理想,肯吃苦的寒门学子,逼的心死,然后为了权利,为了亲戚,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当然,不是说没有梁璐,祁同伟就不会犯罪)
【官场世袭】没人觉得老革命陈老的儿子陈海接了他的班干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有什么不妥,这是人之常情。
【朝中有人好办事】大风场事件,要不是陈老多次出面调解,联系“小金子”重视此事,那些官员会这么重视陈老和大风场并且为了工人们争取股权?
【在其位,谋其政】易学习当了监督李达康的纪委书记,达康不习惯一把手被人左右。还说投资商听说易上位了,撤资了。商人在商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许这没有错;但是主动撤资不还是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不过关吗?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这世界到底该怎么运转才能不乱?
以上现象,相信大家都理解,都明白,无需再说再议。我就想和某些人一样,问一句,这个剧,真的反腐彻底了吗?(并不针对剧中的某个人,只是角色扮演,剧情需要,分析使然。我也是个党员,今年研三,马上毕业了。我没想过要从政,无论是人脉,还是自己的能力上,没戏。不从政,不走仕途,不要权利,少揽事,过的安稳,也许更好。)
【下面要开启吐槽+感慨模式了+注意了!】
人民没同意你腐败,但是要没人民,你要到哪里去、怎么腐败?人民没让你腐败;但是绝对是人民滋生了腐败?!当官的入了党的干部,是否宣誓的时候真的理解了誓言的含义,是否宣誓过就忘记了最初的誓言?
人生就是这样,只有结果,没有如果。如果梁璐当初不为了报复前男友为难祁同伟,他未必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可是!寒门学子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和真心一点一点前进,多难!如果高书记当初抵得住高小凤这样的社会诱惑,也许就不会有最后那样的结局。
陈老,是有信仰和信念的人。这年头,和平时期,干不干得出大事,好像不是重点;难得的是在革命时期,愿不愿意为党和人名勇往直前。更难的是,在和平时期,能不能还保持着最初的信仰和信念,能不能再像当初一样,抵得住诱惑,一往无前。以前觉得没事开党课学习啊就是种形式,后来发现,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仰,没人把不腐败这样的事,当成一个重要的信仰放在心里,因为自己涉及不到,别人腐败,我们管不了也不敢管。
所以我觉得,是国情,民情,利益所致。全剧终三个字出现的时候,一辆警车开在路上,不知道是作者和编剧的有心还是无意。不能因为怕党员腐败就不让我党的干部作为,那么只能,让反腐,一直在路上。
(有文章剧透了第二部小说里,某些正面人物形象,也腐败了,呵呵。)
网友评论
所以我说他已经胜天半子,用自己的生命,来问会不会公正,就如他早年受到的对待。
我想问问,为什么陈阳毕业可以去北京工作,钟小爱可以去北京工作,陈海和候亮平可以进省检察院,且候亮平可以调到北京。而比他们早毕业,能力出众的学生会主席,还是硕士毕业只能去偏远乡镇的司法所,一辈子升值的机会都不大。作为缉毒英雄,也是只是表彰,不得重用。
陈岩石这种正义的老革命这时候怎么不站出来未人民发现重用人才了?后来视祁同伟为心腹的高玉良更是对这个学生不闻不问?
那时政府去哪儿了,正义与公平去哪儿了,最后你他妈的跟我谈人民,谈正义,谈公平,谈你妈呀候亮平,你不就是娶了有背景的媳妇吗,你当时为什么要选择钟小爱也是和问号。
所以就是去你妈的老天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