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竹马与起家尚书郎
写得有点像整理资料集了……
毌丘俭最早亮相史书是担任平原侯文学之职(《毌丘俭传》)。曹植在建安十六年被封平原侯,而卢弼提出毌丘俭所任“平原侯文学”并非于曹植而言,从《毌丘俭传》后文“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可知他本隶属于平原王曹叡。因此《毌丘俭传》中的“平原侯文学”,其“侯”为“王”之讹误。
关于毌丘俭与这位八竿子打不着的“平原侯”曹植之间的关系,蒋超伯的评论非常有意思。蒋超伯《南漘楛语》卷五曰:
毌丘俭《承露盘赋》较陈思王铸词尤伟,有云“采名金于崑丘,斩扶桑以为薪。诏烛龙使吐火,运混元以陶甄。殴阴阳而役神物,岂取力于烝民。匪雕匪斫,天挺之灵。雄干碣以高立,干云雾而上征。远而望之,若紫霓下连,双鹍集焉;即而视之,若璆琳之柱,华盖在端。上际辰极,下通九原,中承仙掌,既平且安。越古今而无匹,信奇异之可观。”
我不懂文学。蒋超伯老师说毌丘俭比曹植还棒,我可真信了……他的老上司曹叡即位后,作为新皇帝的东宫班底铁杆亲信,毌丘俭进入尚书台为郎。在曹魏,尚书台中枢权力机构的职能被中书省分割并部分取代,同时尚书台组织体系较汉代有所更改。
西汉置尚书郎四人,“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财帛委输”(《通典》)。东汉尚书郎共计三十六人,平均分属尚书六曹。
选拔范围与方式:
郎缺,以令史久次者补之。光武始革用孝廉,孝廉耻焉。
主作文书起草,取孝廉年未五十,先试笺奏,选有吏能者为之。更直五日於建礼门内。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
晋升制度:
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岁称侍郎,五岁迁大县。其迁为县令,县令秩满自占县,诏书赐钱三万,与三台租钱,馀官则否。吏部典剧,多超迁者。郑弘为仆射,奏以台职任尊而赏薄,人无乐者,请使郎补二千石,自此始也。
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补丞尉。尚书令郑弘奏曰:"职尊赏薄,多无乐者,请郎补千石,令史为长。"帝从之。
主要职责:
八座受成事,决於郎,下笔为诏策,出言为诏命。(后汉以六曹尚书并令、仆二人,谓之八座。)
魏在尚书令之下,设左右仆射、左右丞、五部尚书。“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尚书。”“魏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其下尚书郎二十五人: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都官、骑兵。
选拔范围如东汉在孝廉范围内,考试方向仍为文书起草:
每一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五人,谨封奏其姓名以补之。
东汉尚书郎有个比较好玩的工作习惯,在向皇帝奏事时口含鸡舌香(丁香),或“尚书郎含香握兰,直宿於建礼门”。至东汉末年,曹操《与诸葛亮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依然可见在政治人物往来中“鸡舌香”的影子。
关于鸡舌香,“含香”的典故挺有名气。“应劭《汉官》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令含之。”(《艺文聚类·卷十七》)不知尚书郎“含香握兰”是否也与皇帝怕口臭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