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
有人说,最好的诗,不是教人看了大发感慨,而是读罢让人发呆的。
初读此诗,当时这几句令我呆了半晌,仿佛一幅画在面前徐徐殿开,让人身临其境,那份感觉让人无法用语言描述。
仿佛穿越了时空,沿着时光上溯,来到那个“以歌择偶”“以乐结情”的年代,那时的天,那么蓝,那时的空气那么自由,那时的爱情那么健康奔放。
以至于,我只看了这几句便兀自一相情愿地以为,这是一场有情人之间的离别与相聚。
离别是在春日,青青柳枝,犹如她柔软的腰肢,蜂缠蝶舞,百花盛开,本该是踏青出游的日子,却是他出征之时。
纤纤素手,亲手打好他随身的行囊,两人互相道别,虽没有十八相送的缠绵,柳色青青话离别,却也应时应景。灿烂的春光中,他踏上了征途,也带走了那份绵绵不绝的思念和牵挂。
杨柳依依,两情缱绻,醉人的春光令离别少了些伤感,多了些浪漫。再相见,物非人去,徒留一片白茫茫雪地,令人望极天涯,形单影只。
那情景,令人不觉想到几百年后,也是这样一个春日,那位叫做崔护的年轻人,在灼灼的桃花丛中,邂逅一位窈窕佳人,一见倾心,之后相思如梦。
经年后故地重游,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风不解愁怅,依旧拂人面,落英缤纷,斯人独憔悴。情缘错落,春光也暖不了心啊,想想便令人唏嘘。
后来才知,这般唯美的意象,却并不指向爱情!
看了完整的诗句,方明白这是征战的兵士在思念家乡。但我仍觉得,他的思念里,爱情仍占了绝对。
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分分合合中绵延至今,战乱频仍,离散是恒远的曲调。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描述战争军旅的诗歌,及至到了唐代,专门有边塞诗一派,写尽战争的残酷和无奈。或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或表现从军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有将士对家中美满幸福生活对和平的向往;更有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深情。
战争,让女人走开,沙场,是男人的地盘。战争是残酷的,诗经时代,战乱频仍,地处西北的老秦,饱受战乱之苦,为保家护国,男儿们沙场拼战责无旁贷。
铮铮铁骨,也有绕指柔情。如这首诗中所述,这位年轻的兵士,该会有一位贤慧美丽的姑娘爱着的。
女人留守家中,却不能日夜只顾思念,她不是贵族女子,只能每日在闺中遥盼,望着倾城的杨柳春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她还要承担家里的生计,为他解除后顾之忧。
三月春来,草地翠绿,万物欣欣向荣,她要去原野上采摘薇菜,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春光明媚中,空气里淡淡的草叶香,仿佛淡淡的思念萦绕,丝丝缕缕再难挣脱。
这后方的和平,是他在前线用血和命换来的。所以,她才能从容地打理家中的一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翠生生的薇菜被一双纤手一棵一棵摘到篮里,心中的挂念却被那悠悠的白云,捎去了远方。
另一厢战鼓声声,浴血奋战,厮杀正紧,全然是另一番景象。但是,思念却是相同的,在战役小歇,或是夜深人静之时,明晃晃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亦照在那一张张坚毅而疲累的脸庞。
宁静的夜晚,彼此牵念,身居两地,情发一心。此时,战争的残酷暂时远离,心中柔情自然涌起。这份叫做思念的情绪,令他辗转难眠啊。
没有地老天荒惊心动魄的誓言,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的温暖。心底那一抹柔软,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是他在沙场奋力厮杀,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支柱。
他不求功成名就,不为建功立业,只求能与她默默厮守。杨柳绿了又黄,雨雪去了又飘。
终于,击退了来犯之敌,那一刻该是归心似箭吧。远方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有一颗心在为他牵挂,有一份感情为他在守侯。寒冷也挡不住那颗急于归家的心。
有多少家庭因战争骨肉分离,那些倒下去的,仍在春闺的梦里被牵挂着惦念着。他是幸运的,他没有成为沙场上倒下的那一个。
大雪中,他一个人在独行,因为远方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有一颗心,永远在牵挂着他,有一份感情,永远在为他等待。
是否有双亲在门前望穿双眼?时值冬季,雨雪菲菲,缺席了经年的那个人,依旧仍在亲人的期盼中。
日子一如既往,温馨的小院依旧有温暖的气息,他不在,她便是家中的支撑。
也许近家情更怯,也许在雪中伫立良久。看到那个依旧温馨的家,此时的他眼窝里也会涌起热流吧?
这个除夕夜,他能与家人团团围坐一叙寒温了。他能在双亲面前尽孝,他能在她身边为她遮风挡雨了。
家人围坐,烟火可亲。用生命换来这俗世的温暖,值得!
初读《采薇》让人发呆,后听到张渠改编的乐曲更教人陶醉。此曲是舞剧《孔子》中的一段,全曲只有这四句,反复吟唱。丝竹之声清脆柔美活泼,配以振奋的鼓声,活泼与严肃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听着低婉的吟唱,只想随着乐声,再一次踏进时光的洪流中,走近那个千年前的春天,走进那片薇菜青绿的原野……
网友评论